樓市低迷導致的土地市場降溫讓地方政府感到了“錢袋子”收緊的壓力。
據消息,當下,多地土地市場出現零成交,之前認為難以受到影響的一線城市土地市場也明顯降溫:6月前半月,北上廣深4個一線城市土地成交額僅為18.18億元。由于地方政府償還債務高度依賴土地出讓金,土地收入的下降,讓地方還債壓力加大。在土地財政難以為繼的同時,十個試點省市的地方債自發自還工作正緊鑼密鼓進行,地方債發行提速。
一線城市土地成交降溫
中原地產研究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6月16日,6月一線土地市場成交現降溫現象。4個一線城市總成交土地為8宗,合計土地成交額僅為18.18億元。而在去年6月,4個一線城市土地出讓金合計高達357億元。
據中國房地產信息集團(CRIC)統計,5月份,北京、上海、深圳、天津等10個典型城市土地出讓金收入578億元,環比下降20.3%,同比下降24.6%,20個月來首次落入同比負增長區間。
房企謹慎拿地是土地市場遇冷的主要原因。中原地產研究部統計數據顯示,中國銷售前20強的標桿房企,最近幾月拿地數量逐月遞減,6月上半月拿地總額僅54.85億,其中僅個別企業有地入手。
據統計,這些企業年內拿地總額僅1502億元,預計上半年拿地總額不足1600億元。而在2013年上半年,20大房企拿地總額高達1977億元。
中國指數研究院此前一份報告顯示,5月全國300個城市土地出讓金同比下跌近四成。
由于地方政府償還債務高度依賴土地出讓金,土地收入的下降,讓地方政府“錢袋子”吃緊,倍感壓力。
地方政府發債減壓
在土地財政難以為繼、財政壓力空前巨大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將目光投向了發行地方債。
經國務院批準,財政部今年選取了上海、浙江、廣東、深圳、江蘇、山東、北京、青島、寧夏、江西等10個省區市試點地方政府債券“自發自還”,其余地區的地方債仍由財政部代發代還。
“自發自還”是指試點地區在國務院批準的發債規模限額內,自行組織本地區政府債券發行、支付利息和償還本金的機制。
據報道,目前,十個試點省市的地方債“自發自還”工作正緊鑼密鼓進行:廣東、山東兩地已完成評級機構的招標工作,并開展債券信用評級,前者腳步更快,地方承銷團組建工作也已結束。寧夏、江蘇、江西三地均掛出了組建地方債承銷團的通知。
在“自發自還”試點地區啟動債券發行工作時,由財政部代理的第一批地方政府債券也啟動了招標。6月13日,甘肅、新疆、福建、廣西、四川五省區發行今年首期地方債,總額為516億元,第二期183億元地方債也將于6月20日招標。
此前,財政部副部長王保安在一次講話中提到,“今年是地方政府償債壓力最重的一年。”王保安稱,在今年地方財政收入增速放緩、支出剛性強的背景下,地方債壓力會進一步增大。
據他透露,今年到期需償還的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債務占債務總余額的21.89%,根據審計署公布的數據,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約11萬億元,按照上述償債比例,今年地方政府需償還債務或為2.4萬億元。
分析認為,各地方政府頻頻啟動地方債,正是源于當前經濟形勢下的財政和債務的雙重壓力。
按全國人大今年3月公布的財政預案,2014年地方財政收支差額為4000億元,地方債券的規模是4000億,目前財政部批準的1092億元規模“自發自還”地方政府債以及財政部代理招標的516億元地方政府債,均在此之列。在地方政府“錢袋子”收緊壓力之下,預料地方債發行會進一步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