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日前決定新增5000億元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規模,鼓勵一次注冊、自主分期發行,支持證券化產品在交易所上市交易。

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表示,可以把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規模看作是放松“銀根”的一個重要舉措,這相當于接近降準0.5個百分點,有利于減輕降準等增量貨幣投放的壓力,也有利于盤活存量助力實體經濟。
當市場顯露出流動性不足時,一個慣性思維指向央行降準降息。業內人士表示,與其采取降準,不如在信貸貨幣盤活存量上下功夫。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截至今年4月末,金融機構共發行112單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累計發行4500億元,其中2013年國務院決定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以來,共發行90單,累計達到3500億元。
“目前中國資產證券化的市場還處于發展初期。”央行副行長潘功勝日前出席國新辦舉行的國務院政策吹風會時表示,中國現在的貸款余額接近93萬億元,其中,人民幣貸款的余額接近88萬億元,信貸資產證券化的余額是3000億元,占整個貸款余額的0.3%。
潘功勝還表示,截至今年4月份,中國的債券市場余額為37萬億元,國債、政策性金融債、公司類信用債各占1/3.3000億元信貸資產證券化僅占整個債券市場的0.8%。相比之下,截至2014年年底,美國的資產證券化余額是10萬億美元,相當于60多萬億元人民幣,我國的資產證券化相當于美國的資產證券化市場余額的0.5%。從這些數據看,中國的信貸資產證券化市場的發展潛力巨大。
民生(sheng)證(zheng)券(quan)分析師表示,信貸資(zi)(zi)產(chan)證(zheng)券(quan)化(hua)是盤(pan)活(huo)存(cun)(cun)量資(zi)(zi)產(chan)的(de)重要手段,將(jiang)實現存(cun)(cun)量資(zi)(zi)產(chan)的(de)流動性轉換,降低(di)金(jin)融(rong)風險積聚問題(ti),并有利于解決企業融(rong)資(zi)(zi)難題(ti),因(yin)此,受到(dao)監(jian)管層的(de)大力推動。2015年(nian)信貸資(zi)(zi)產(chan)證(zheng)券(quan)化(hua)將(jiang)迎(ying)來(lai)爆發式增長(chang),銀行“盤(pan)活(huo)存(cun)(cun)量資(zi)(zi)產(chan)”隨之進入實質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