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世界上最挑剔和最具創新精神的學校之一。”這是《紐約時報》對美國深泉學院(又譯為幽泉學院)的評價,也是該校宣傳冊上的第一句話。
5月6日,重慶南開中學學生彭書涵被美國深泉學院錄取的消息在微博上廣為轉發。而在深泉學院的歷史上,僅錄取過包括兩名分別來自蘇州和南京的男生(后者放棄就讀),而彭書涵將成為第二個前往該校就讀的大陸學生。
這是一所什么學校?
1917年創立的深泉學院,為何很少被人提及?或許這份低調和它的地理位置有關。深泉學院地處美國加州東部沙漠深處的一片小綠洲中,是美國最頂尖學生的烏托邦,同時也成為美國高等教育實驗的成功典范。
考上深泉學院有多難?據了解,學院每年只錄取10~15名新生,錄取率通常只有7%,比哈佛還要低。
深泉學院實行兩年學制,每學期需要完成2門甚至3門課程,課程強度與行課時間遠超過正常的大學。
學生完成兩年學習后可以獲得副學士學位,絕大多數畢業生選擇前往哈佛大學、牛津大學、耶魯大學、斯坦福大學等學校繼續大三學業。
“課堂上老師最多只講5%的時間,剩下大家討論發言。”彭書涵說。而且下學期上什么課,誰來上都是由學生決定。“不過,這里的教授都很牛,統統來自耶魯、斯坦福等名校,就連廚師也是常青藤畢業的”。
深泉學院的校訓除了學習,還有勞動和自治。在這所被稱為牛仔式的大學里,牛仔是深泉大學人人渴望得到的工作。學校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全額助學金,這意味著學生每年可省下5萬美元的學費和生活費,但代價是一周要完成20小時的勞動。
他是怎樣一個學生?
“真是超越學霸的存在!”不少網友這樣評論被深泉學院錄取的彭書涵。“我其實不是學霸。”彭書涵笑著告訴記者,自己只是很普通的中學生。
1.79米的身高,戴一副黑框眼鏡,穿著一件深藍色襯衣,見到記者時,彭書涵先微微一笑,后又點頭鞠躬,沉著的外表下隱約透露著一點羞澀。
在南開中學,彭書涵是學生會副主席。課余時間他愛讀哲學書、看漫畫、打臺球、玩CS,甚至組織全市各高中學生參加模擬聯合國。“我喜歡豐富多彩的活動,絕對不死讀書。”在彭書涵看來,自己豐富的課余生活也很重要。
“當其他人都在忙著考證書的時候,他選擇組社團。”在班主任吳黎眼里,彭書涵非常有主見。他還曾利用考試、面試等機會,一個人窮游了大半個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國。
“剛進校時,他的成績只是中上等,但他每次考試都在進步。”吳黎說。到高三時,他已經名列前茅了。
面對這么多學校的邀請,彭書涵為何對深泉學院情有獨鐘?“我從初中開始就自己做決定,父母都相信我,也支持我。”他說,深泉學院一直是自己的夢想之地,再加上它的“非主流”,讓它成為了自己的第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