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證券營業廳
評級連降六級僅是一個表面結果,但這連降六級后面則可能是平安證券短時間內‘利空出盡’的劃段。平安不再平安。
連降六級!平安證券書寫下自2007年開始實施券商評級制度以來,最大的降級幅度紀錄。
證監會日前公布2013年證券公司分類評級結果顯示,平安證券從去年的A類評級下調為C類。
對于如此大的降級幅度,平安證券有關負責人士對此公開回應表示為受“萬福生科造假案”所累。實際上,這已經是平安證券連續兩年因受投行保薦項目問題牽連而降低評級了。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2011年平安證券因保薦業務異軍突起,首次邁入AA級券商行列。但好景不長,之后的2012年評級考核便因當年的勝景山河(002525.SZ)IPO一案的影響,從AA級降級為A級。進入2013年,隨著萬福生科(300268.SZ)事件的發酵,作為第一家被證監會公開立案的券商,平安證券也品嘗到了因投行業務的不慎而帶來的苦果。
“表面看,平安證券連降六級遭受的處罰不小,但顯然,平安證券在此次評級過程中的做法是非常聰明的,這不僅符合平安證券近期的戰略安排,也符合平安證券目前在市場中所應該表現出來的態度與公眾形象。”一位接近于監管層的知情人士,就平安證券評級大降的有關事件向記者坦言,“平安證券的有關處罰時間點的下發和平安證券選擇‘處罰’結算的方式,都可能會讓市場重新審視未來的平安證券。”
事實上,對比起正在遭受立案“折磨”的另外兩家券商——光大證券(601768.SH)、國信證券而言,平安證券可能還算幸運的。
平安“利空出盡”
“評級連降六級僅是一個表面結果,但這連降六級后面則可能是平安證券短時間內‘利空出盡’的劃段。”上述知情人士向記者表示。
實際上,按照《證券公司分類監管規定》顯示,證券公司分類評價每年進行一次,評價期為上一年度5月1日至本年度4月30日。
按照平安證券有關負責人的說法,平安證券此次大幅降級是受“萬福生科造假案”影響。但事實上,萬福生科的有關案件處理結果是在5月中旬才正式出爐,而這一時間已經超過了4月30日的評價期。
“也就是說,對于萬福生科的有關處罰在評級考核中的分數影響,是可以不在本期評價期中體現的。”北京一家券商高層也向記者表示,平安證券有意提前將萬福生科事件的影響完全集中在2013年評價期釋放。
“雖然萬福生科事件的最終處理結果尚未出來,但本著從嚴要求自己的原則,公司按照最高扣分進行了預扣,所以評價結果下降。”對此,上述平安證券有關負責人士公開表示。
據本報記者獲悉,此次萬福生科整個案件對于平安證券今年評級考核分數的直接影響大約在8分左右。由于受事件的牽連,其2012年承銷保薦業務名列前五的2分加分被取消。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2年的券商評級考核中,平安證券也同樣爆出了當年轟動一時的勝景山河IPO造假案,但據記者了解,幾乎與萬福生科造假案性質相同的該案件,最終僅在當年給平安證券的考核減少了2分的損失。
“從2011年,平安證券盛極時的AA評級,到如今C的評級,橫跨7級的評價分數顯然不是一個十分的差距就能掩蓋的。”上述北京券商高層坦言,雖然中國證監會每年根據行業發展情況,結合以前年度分類結果,事先確定A、B、C三大類別公司的相對比例,并根據評價計分的分布情況,具體確定各類別、各級別公司的數量,但其中B類BB級及以上公司的評價計分應高于基準分100分,而C類分數則為60分以上。
這似乎正符合了近兩年來業務發展正陷入泥潭的平安證券現狀。
“此外,對于萬福生科案,平安證券的考核扣分在今年本可以因‘暫不受理與行政許可有關文件’而僅扣除2.5分,且不影響別的加分,但其選擇了提前一次結算清楚,這就意味著在2014年評級時,萬福生科案已提前‘利空出盡’”。上述接近于監管層的知情人士坦言,這一做法,正好與平安證券目前因萬福生科案件發生后,宣傳的“推倒重來”的想法一致。
也正是如此,平安證券的有關負責人士表態稱:“公司將認真總結,協調好業務發展與規范管理的步伐,加強內控體系建設,公司有信心在來年的分類評價中取得較好的結果。”
光大國信難逃此劫
顯然,對于正處于被立案過程中的光大證券、國信證券而言,其有關案件的查處因不在2013年的評價期內,而使得其評級未有大變動。但相對于正在架構“推倒重建新業務”的平安證券,這兩家券商卻并非幸運兒。
2013年4月末,在此次IPO財務核查抽查中,由光大證券保薦的天豐節能IPO項目造假一事被牽扯出水面。
“天豐節能的造假事件基本上已經被事實認定了,雖然其還未上市,但針對目前監管層對于IPO造假上市從嚴處罰的零容忍度,參照之前民生證券天能科技的處罰,光大證券在2014年券商評級大幅度降位的可能性非常大。”上述北京某券商高層坦言。
因為被立案之事,光大證券籌備近兩年,并在立案前一個月剛獲得發行批文的70億定向增發項目已徹底泡湯。
而對于同樣被立案的國信證券,其最后的處罰結果除了影響有關投行業務以及明年的券商評級排名外,還將直接影響到其正在排隊等待預披露的IPO。早在2012年年初就已經在擬上市名單中排隊的國信證券,在經過了近兩年的等待后,2014年顯然是其IPO的最佳時間窗口。
“按照《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管理辦法》,國信證券如果一旦此次結果受到行政處罰,那么其三年內將不能申請IPO。”上述接近于監管層的知青人士向記者透露。
若按照有關規定,券商保薦項目在上市當年發生虧損,應暫停其保薦資格三個月。
“如果一旦暫停國信證券的保薦資格,這就屬于行政處罰,那么國信證券的IPO進程則將中斷。”上述接近監管層的知情人士坦言。
如果國信證券此次立案的結果最終坐實,那么其不僅僅面對的是如平安證券般的評級大幅下滑,其IPO進程或也將如光大證券的定增項目一樣被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