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科技創新,是我省干好“一三五”、實現“四翻番”,加快打造浙江經濟升級版的核心動力之一。堅定不移走創新驅動之路,對于浙江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轉型發展具有戰略性意義。要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作用,核心就是要解決好科技與經濟“兩張皮”的問題。我省各級地方政府、企業和高等院校、科研單位正從各自擔負的角色出發,進行著積極的探索。從今天起,本報推出“創新驅動打造浙江經濟升級版”專欄及特別報道,介紹成功經驗,提供有益啟示。
浙江日報訊本月,全球最大生物制藥公司美國安進宣布與位于余杭的貝達藥業合資,共同推進抗癌藥物的研發和市場化。這不僅意味著貝達獲得了合資公司51%的股份,更意味著杭州獲得了國際醫學界矚目。緊緊抓住新科技革命和新產業變革的機遇,堅持對高端產業的先試先行,杭州站到了經濟發展的制高點。經過近幾年的結構調整,杭州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的十大產業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2012年已達到45%。
近年來,杭州將創新強市作為城市核心戰略之一,推動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黃坤明說,杭州著力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完善區域創新體系建設,出臺“創新型經濟30條”,培育多個戰略性新興產業,躋身全國領先行列。
杭州集聚優質創新資源,進一步優化空間布局。目前,以杭州高新區(濱江)、青山湖科技城、未來科技城為基礎,包括浙江大學科技園、省大學科技園和中國美院科技園在內的“一區兩城三園”,已成為當地乃至全省創新型經濟的新增長點。
在錢塘江南岸的一塊5.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智慧新天地”日前剛剛啟動建設。這里將聚集云計算、光通信、應用電子等智慧型產業,同時,高端的智能生活配套也成為亮點。“超過10萬的居民生活需求,都會由各種傳感器傳達到中央控制中樞,完成供電、供熱、道路等資源的智能分配。”設計方介紹,通過打造信息化和城市化,工業化和市場化高度融合區域,“智慧新天地”會是引領杭州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航母。
政策深化與技術突破的“優勢疊加”,使要素集聚不斷產生“化學效應”。為滿足不同階段科技型企業的資金需求,杭州探索了政府、銀行、擔保、創投間的有效合作模式,設立出資規模達50億元的創新投資引導基金和產業發展投資基金,并推出“聯合天使風險池”等金融載體,用財政杠桿撬動社會資金,已有數千家企業受益。在土地保障方面,當地探索從每年新增用地指標中余留部分土地指標,對特別重大的信息化推進和信息產業項目以“點供”方式供地,同時給予高新技術企業全方位支持。
堅持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發展至今,杭州已在建設科教人才強市的道路上領跑。去年9月,省政府批準設立杭州省級自主創新示范區,目前,杭州正著力爭創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依托國家和省“千人計劃”,杭州全球引才“521”計劃和引進國外智力“115”計劃,連續8年赴海外招攬英才。眼下,杭州已擁有國家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和技術先進型企業1779家,年專利授權量超過4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