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暖陽普照,放眼雙鴨山大地,黃橙橙的玉米,金燦燦的稻谷,一派豐收的景象。如此美景,是我市近年來大力發展綠色食品產業的寫照。
以建設綠色、特色產品基地為重點,堅持創綠色牌,走特色路,大力發展高產出、高效率、市場前景好的綠色農業,并不斷推動綠色食品種、產、銷的創新升級,這一系列有效舉措使我市綠色產業發展呈現出了勃勃生機。
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傾力支持;奮戰在農業戰線上的廣大干部群眾團結一致、攻堅克難,繪就了我市綠色產業一道道令人悅目的靚麗風景。
產業鏈條逐漸成型。全市農作物全部實現無害化種植,已有118.4萬畝種植基地被國家認定為綠色食品基地。重點創建了大豆、水稻、玉米三大種植基地和東北黑蜂養殖基地,基地生產綠色食品原料40.7萬噸,產值11.9億元。品牌綠色產品年銷售量達到25.2萬噸,銷售收入達到8.5億元。獲得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產品標志認證的產品達315個,認證產品種類涉及糧食及其深加工食品、蔬菜、水果、各種菌類、蜂產品、水產品、畜禽產品等;綠色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協會)發展到了23家。
品牌特色日益顯現。創建了“寶青紅、同鑫、寶石河、益香禾”等一批綠色食品品牌,其中“同鑫”為中國弛名商標,“益香禾、陽霖、荒原狼、彩川、綠利、瑩特、老龍背”等為黑龍江省著名商標。“寶清大白板南瓜籽”、“寶清紅小豆”、“寶清撓力河毛蔥”分別被評定為國家原產地保護品種。“寶清大白板南瓜籽”成功入選“2013年度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
產品知名度和產品市場占有率持續攀升。“綠利”、“東北黑峰”、“寶清大白板”、“寶青紅”“荒原狼”等品牌產品銷售網點在國內30多個城市建立,部分產品遠銷到亞洲、南美洲一些國家和地區。
一串串數字就是一個個沉甸甸的果實。而這份果實的收獲,緣自于雙鴨山市采取的因地制宜,科學發展的戰略舉措。
強化基礎,創建標準化綠色食品基地。雙鴨山市各縣區根據本地實際,因地制宜,合理確定綠色食品開發主攻產品,如集賢縣重點創建大豆基地、寶清縣創建雜糧雜豆基地、饒河縣創建黑蜂養殖基地,友誼縣主攻水稻,市區則重點發展棚室蔬菜基地。在基地建設過程中,各生產單位嚴格落實各項規章制度,按照綠色食品基地建設標準要求,基地全部實行企業對接,企業與農戶簽定收購合同,基地供應企業生產原料,企業對基地實行統一管理。基地全部建立了《綠色食品生產檔案》,確保基地建設、管理更加規范化。
傾心扶持,促進綠色食品產品開發及市場營銷。各級政府克服經濟形勢不利影響,在財政資金困難的情況下,仍然下撥近百萬元資金用于各類展銷會的籌備和參展。在綠色食品品牌宣傳推廣上,各級政府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財力。如雙鴨山市寶清縣政府先后投入200多萬元,為各企業在《大眾科技報》、《香港大公報》、《黑龍江日報》、《齊齊哈爾日報》等多家媒體上進行廣泛宣傳,并組織企業參加了哈洽會、齊齊哈爾綠色食品博覽會、香港美食博覽會、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農交會等展會,發放宣傳資料10多萬冊。
強化監管,確保產業健康發展。多年來,雙鴨山市始終把作好綠色食品質量監管作為綠色食品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嚴把產品申報關。新產品申報前,組織人員到企業、基地現場查看,了解實際情況,進行初步考核認定。對新申報認證的產品,督促企業作出承諾,保證在生產過程中,嚴格執行產品生產技術規范和生產標準,決不使用違禁投入品和添加物。二是嚴把產品質量關。對認證的產品進行建檔立案,實行適時監控,將綠色食品監管與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治理工作同步進行,與產品抽檢、企業年檢相結合,增加了對企業、超市的檢查頻率和次數。在檢查中嚴格按照年檢制度的要求,實地查看企業生產基地、生產車間、庫房,查看企業生產制度建立,生產操作規程的落實,農業投入品的使用等情況,對問題較嚴重的企業限期整改。同時,在節假日期間,聯合相關執法部門對全市綠色食品生產企業及各大超市的綠色食品進行大檢查。
科學規劃,嚴格監管,傾心服務,讓雙鴨山市的綠色產業走上了一條持續、健康、快速的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