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經濟復蘇進程放慢的背景下,泉州臺商投資區以“快速發展并日趨平穩、快中回調”的態勢結束了上半年的經濟之旅。其中,GDP保持14%以上較高增幅水平;財政總收入5.03億元,完成預算50.3%,一般預算收入2.79億元,完成預算55.8%;作為經濟晴雨表的工業用電量2.31億千瓦時,比增3.5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4個百分點。11項主要經濟指標有6項增速位列全市前列的成績令人振奮。
今年以來,新區持續加大力度推進結構調整,在鞏固農業發展,加快科技創新,深挖工業潛力的同時,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也成為經濟發展的新驅動力。泉州臺商投資區出臺了一系列招商政策:
1.積極培育創新型企業。鼓勵創辦科技型企業,放寬科技型企業注冊資本限制,以專有技術、專利技術等無形資產作為自辦企業資本金或在與企業合作中作價出資的,最高可達企業注冊資本(金)的70%。加強對企業創新的引導,集成科技政策、平臺、人才、項目等資源,大力培育一批國家、省、市創新型企業。被確定為“國家創新型試點企業”的企業,且年納稅800(含)萬元以上,給予扶持50萬元;年納稅500(含)-800萬元,給予扶持40萬元;年納稅500萬元以下,給予扶持30萬元。被確定為“省創新型試點企業”的企業,且年納稅800(含)萬元以上,給予扶持30萬元;年納稅500(含)-800萬元,給予扶持20萬元;年納稅500萬元以下,給予扶持10萬元。大力扶持高新技術企業,對被確認為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的分別給予20萬元、10萬元扶持。
2.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支持節能環保、光電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項目,對新設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經市發改、經貿、科技部門認定,自納稅年度起,連續三年分別按其繳納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區級留成比上一年新增部分的100%、50%、50%給予獎勵。
3.加強企業創新能力建設。強化企業自主創新主體地位,發揮科技計劃對企業自主創新的導向作用,引導企業加大科技投入,促使企業真正成為科技投入主體、科技研發主體和承接科技資源主體。被列入國家科技計劃、省級科技重大專項和區域科技重大項目計劃的企業研發項目,區財政從科技專項按規定配套專用資金。鼓勵企業創建研發機構,提高企業的自主研發能力,實現重點領域的技術突破,形成具有較強技術競爭力的優勢產業,發揮龍頭企業對行業的技術輻射能力。對經認定的國家級、省級和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行業技術開發中心,分別給予50萬元、10萬元、3萬元獎勵。
4.推進產學研合作。實施科技人員服務企業專項,充分利用“6·18”成果,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積極爭取省、市級成果轉化補助。鼓勵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項目研發、成果轉化、人才培訓等方面的合作,支持建立以科技型龍頭企業為主體、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為依托的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共同創建重點實驗室、研究所等創新合作平臺,聯合實施行業關鍵技術攻關項目。建立國家級實驗室中試基地或技術研究開發產業化基地的企業,年納稅500(含)萬元以上,給予扶持30萬元;年納稅200(含)-500萬元,給予扶持20萬元;年納稅200萬元以下,給予扶持10萬元。建立省級重點實驗室中試基地或技術研究開發產業化基地的企業,年納稅500(含)萬元以上,給予扶持20萬元;年納稅200(含)-500萬元,給予扶持10萬元;年納稅200萬元以下,給予扶持5萬元。
5.加強產業核心技術攻關。圍繞我區產業轉型升級,組織實施一批市場競爭力強、發展關聯效應大、支撐產業升級作用顯著的重大科技項目。引導企業加大技術改造投入,按照《泉州臺商投資區企業挖潛改造資金管理暫行規定》給予補助。落實鼓勵企業開展新產品鑒定的獎勵政策,對依照《福建省新產品、新技術鑒定驗收管理辦法》鑒定的新產品、新技術,技術水平達到國際水平、國內領先、國內先進的企業,分別給予10萬元、7萬元、5萬元獎勵;對列入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項目的企業,給予10萬元獎勵;對獲得省級優秀新產品特等獎、一、二、三等獎的研制單位,分別給予15萬元、10萬元、5萬元、2萬元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