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5月22日訊 “2013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論壇” 5月22日在北京召開。本屆論壇主題為“加強自主創新與再造實業精神”。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信部原部長李毅中,中科院院士、科技部原部長徐冠華,國家能源委員會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張國寶出席會議并演講。
世界生產力科學聯盟副總裁、世界生產力組織聯絡網主席彼得·沃特金斯,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駐華首席代表柯文斯等國際組織官員、著名學者、跨國公司高管和國內企業家300余人,圍繞“依托科技園區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新能源汽車發展和未來展望”、“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與融合”、“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與創新”等業界焦點和熱點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徐冠華在題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中的問題和對策》演講中指出,新興產業意味著更高的附加值,但是我們一些新興產業沒有獲得高利潤反而進入了低附加值陷阱。在一些高技術企業里,我們的企業仍然處于價值鏈的老位置上,依然被鎖定在組裝、加工制造低附加值環節,并繼續付出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的沉重代價。
徐冠華說,這些問題根源在于:一是戰略規劃前瞻性不足,導致判斷失誤。二是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和市場機會前瞻性研究嚴重缺失,研發不利。對前沿高新技術研究支持力度不夠,不能有效擔當新興產業實質性技術支撐。三是缺乏產業化和產業鏈的宏觀布局。政府各個部門之間發展規劃戰略和政策協調銜接不利,導致了在市場、研發、金融、貿易整個產業鏈的脫節,難以形成配合有序的高價值產業鏈。
針對這些問題,徐冠華提出兩點建議:
一、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必須盡快實現政府職能轉變。政府不應該主要直接運作項目,而應該支持以市場為基礎的項目,主要的職能不應是項目管理,而應當集中體現為致力于創新的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制訂公共政策,支持國家發展的戰略性布局。
二、建立以市場經濟為基礎的科技和經濟結合體制,創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推動科技體制改革,創造寬松的創新環境。大力發展創新服務業,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良好的創新環境支撐。
李毅中在演講中指出,當前各地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興趣很高,但是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在充分發揮企業作用的同時,政府必須發揮規劃引導作用。技術標準、行業規范這些也要靠政府組織。特別是要制訂一系列支持政策,改革不適應新興產業發展的機制,抓好典型示范。這些事情企業做不了,要靠政府來引導,靠行業協會來做。尤其是要注重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的結合。實現工業化完成上述任務要付出極大的努力,要靠創新驅動和改革開放。
談到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張國寶特別強調要轉變思維、解放思想,要敢于挑戰權威。他說,很多所謂權威認為的不可能的東西,恰恰是我們要解決問題的關鍵和拓展的空間。現在新能源新技術的發展還存在一些計劃經濟時期的方法和思維。社會上還有一些技術老泰斗和所謂的技術權威不能準確把握新事物發展方向,甚至還不斷地扼殺了一些新的思維。這些必須要引起重視。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駐華首席代表柯文斯在演講中指出,中國現在正在一個交叉口,出口導向型經濟發展模式過去30年取得了飛速發展的成就,現在已經越來越不太符合市場的要求了。中國不能滿足于制造利潤空間太小的商品,必須要往價值鏈上游移動,中國企業必須通過創新成為潮流的引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