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發展加速,超過2020年目標是大概率事件。核電中長期規劃中2020年裝機目標設定了彈性空間:規劃2020年裝機會達到5800萬千瓦左右,同時約有3000萬千瓦在建。從2012年核電恢復建設以來,已經有5臺機組相繼開工。
核事故陰霾逐漸散去,行業回暖。從中國能源結構上來看,2020年5800萬千瓦極可能是裝機容量下限,裝機再次超出規劃的可能性較大。
電源品種中經濟性較好,具有長期發展潛力。核電全年利用小時數較高,能夠穩定支持大規模用電。核電經濟性良好,除了水電,核電的度電成本在主要電源品種中最低,按40年壽命年發電7000小時來算,度電成本約為0.32元,遠低于煤電、氣電、風電及光伏。發改委改變核電上網電價定價機制,由單個項目核準改為核電標桿上網電價與當地燃煤脫硫脫硝標桿電價孰低確定,核電標桿電價為每千瓦時0.43元,高于現有商運核電站上網電價。按照寧德項目測算,凈利潤率達到25%。且成本主要為固定資產折舊和財務成本,對能源價格和人力成本較不敏感。
國產化程度較高,電子類產品和配件仍有空間。寧德項目核電設備國產化率為80%,其中機械制造類設備基本已經國產化,尚未實現國產化的主要是DCS(分散控制系統)以及一些電子產品。另外,核電國產化程度主要是指最終設備的國產化比例,但并未考慮這些設備的材料及配件的國產化程度。目前主要設備供應商增加了供應鏈國產化的考慮,在國內尋找主要材料和配件的合格供應商,國內核電配件市場啟動。
內陸核電會繼續發展,重啟是時間問題。經過專家多次評審和宣傳,內陸核電的安全性逐漸為民眾接受。美國現在運行的核電站多數為內陸核電,安全性能夠達到法規要求。國內工業重心由沿海地區向中西部內陸地區轉移,內陸地區用電需求增高,內陸核電是解決工業需求的大規模電源。但由于福島核事故影響,十二五期間內陸核電審批可能性不大,預計于2015年之后開始建設。
投資建議:核電作為經濟性較好的基荷電源,是發展中國家不能放棄的選擇。核電國產化符合國家能源安全策略,拉動高端裝備產業升級,維持行業“強烈推薦”評級。建議關注核電管供應商久立特材,以及主設備供應商東方電氣,上海電氣。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