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1年以來,我國中醫藥產品進出口貿易一直保持著較為平穩的增長,進出口額已從2001年的6.4億美元(1美元約合6.14元人民幣)增長至2012年的33.7億美元。其中,中藥產品出口額已從2001年的4.6億美元增長至2012年的25億美元,年均增長率達16.6%,增長較為穩定。
在全球范圍內,越來越多的新興市場開始接納和使用中醫藥,這意味著我國中醫藥的影響力正在進一步擴大。然而,我國中醫藥國際貿易的穩步發展,仍離不開歐洲、北美洲、亞洲等傳統市場的推動,其中,全球最大的醫藥消費市場——美國市場的穩定增長功不可沒。
剛性內需拉動進出口貿易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醫藥保健品消費市場,也是全球最大的原料型產品需求國。巨大的產業需求,要求美國企業不斷從世界各地進口原材料,包括植物型原料產品。一直以來,美國都是我國中藥產品出口的主要目標市場之一。
據中國海關數據統計,2001—2012年間,我國中藥產品對美進出口貿易增長穩定,進出口額已從2001年的1億美元增長至2012年的4.2億美元。其中,我國中藥產品對美出口額已從2001年的0.7億美元增長至2012年的3.5億美元,年均增長率達15.3%;而進口額從0.3億美元增長到0.7億美元,年均增長率僅為8.2%,出口增幅明顯高于進口。
單從出口額來看,2001—2012年間,美國穩居我國中藥產品出口市場排名的第三位。盡管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的出現導致我國中藥產品出口美國受到一定影響,增速有所放緩,但是從2011—2012年這兩年的數據來看,進出口貿易已出現恢復性增長,勢頭強勁。
從產品結構來看,我國對美出口的中藥產品,以植物提取物、保健品、中藥材及飲片等原料型產品為主,其出口額占比均在95%左右;而中成藥產品占比則相對較小,約為4%—6%。其中,植物提取物是我國對美出口的主要產品類別,其出口額占比一般都在60%以上,而美國也一直位列我國植物提取物產品出口市場排名的第一位。以2012年數據為例,我國中藥對美出口額最大的產品類別為植物提取物,出口額為2.5億美元,占比達73.1%;保健品出口額為5831.2萬美元,占比16.8%,位居第二;中藥材及飲片出口額為1879.7萬美元,占比5.4%,位列第三;中成藥出口額為1630.6萬美元,占比僅為4.7%。
從企業構成來看,2001—2012年間,參與對美中藥出口貿易的企業數量已從2001年的500家左右,增長到了2012年的近631家。其中,民營企業數量(增長了近6倍,達439家)和市場占比(增長了5倍,達50.1%)逐年上升,國有企業數量(下降72.6%,現為97家)及占比(下降82.0%,僅為12.6%)持續下滑,而三資企業數量僅有小幅增長(增長9.5%,為93家),占比增長了1.9倍(占比為37.3%)。整體來看,國有企業曾經占據的70%以上的市場份額,現已被民營企業和三資企業平分。相信未來,隨著國內民營企業研發和市場銷售能力的進一步增強,其市場份額有望進一步擴大。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