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價下調、階段漲幅過大等因素,令不少投資者擔憂醫藥股會成為下一個白酒股。不過,從反彈以來的融資情況看,兩融投資者并未因短期擾動因素而忽視醫藥行業長期確定的向上趨勢,醫藥板塊融資凈買入額仍位居市場前列。分析人士認為,在行業發展趨勢確定、高毛利基因顯著以及公司個性化特征明顯的背景下,醫藥板塊未來很難復制白酒股的極弱表現,當前的市場“淡季”恰恰為投資者布局提供了難得機遇。
融資積極買入醫藥股
從申萬醫藥生物行業指數近期走勢看,自10月15日至11月26日,該指數區間累計下跌了6.28%;與之相比,滬深300指數期間跌幅僅為3.44%。可以說,醫藥板塊在最近一個多月明顯跑輸大市,而且在11月14日以來的反彈中也明顯滯漲。在板塊整體調整的時候,雙鷺藥業 、白云山 、片仔癀等一大批醫藥白馬股則出現了更為猛烈的跳水走勢。分析人士認為,前期獲利盤較多、醫藥行業政策面預期不佳、三季度業績增長差于預期等因素,是導致板塊大幅走弱的主要原因。
但是,在醫藥板塊風聲鶴唳的時候,融資資金的心態卻顯得極為穩定。統計顯示,在11月14日以來的市場反彈中,生物醫藥板塊實現82.40億元的融資買入,出現了76.23億元的融資償還,期間總體融資凈買入額為6.17億元,在申萬一級行業板塊中緊隨金融服務、交運設備和TMT板塊,成為第四大融資“吸金”大戶。其中,科倫藥業 、天壇生物 、東阿阿膠 、康恩貝融資凈買入額最高,分別達到了4534.86萬元、3708.88萬元、3640.26萬元和3625.98萬元。分析人士認為,在板塊整體市場表現不佳的時候,醫藥股融資凈買入規模居前并不能以融資趨勢交易特征來解釋,其更加體現的是融資客在醫藥行業低迷時期的逢低布局思路。
但值得注意的是,從具體融資投向看,可以發現并非所有醫藥股都獲得了融資青睞。實際上,恒瑞醫藥 、復星醫藥 、白云山等不少前期強勢股在本輪反彈中都出現了明顯的融資凈償還現象。
政策擾動提供布局機會
融資對醫藥股的積極布局顯然引發了部分投資者的困擾。從今年以來白酒行業的漫漫熊途看,政策預期對消費板塊的影響也可能是非常巨大的。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投資者預期在降價政策風聲鶴唳的背景下,醫藥股也可能繼白酒股之后踏上熊途。
不能否認的是,醫藥行業目前確實承受著明顯的政策壓力。銀河證券分析指出,藥價一直是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中的重點領域,我國目前實行對于醫保以及部分壟斷藥品藥價封頂線管理,即實行最高零售限價的政策。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理順醫藥價格”,近期藥品行政性降價、二次議價等新聞逐漸增多,行業正處于藥價調整窗口期。興業證券也表示,由于短期政策層面的不確定性無法證偽,部分優質醫藥股可能仍將受到政策負面預期的壓制(比如中成藥的行政降價等).
但同樣不能忽視的因素是,醫藥行業與白酒行業存在顯著的投資屬性差異。首先,相對于白酒,醫藥行業的需求更具備剛性特征,其中包括老齡化的年齡結構等多重支撐因素,這使得其未來發展趨勢仍然是確定性向上的。據申銀萬國數據,預計2020年我國健康服務業收入將達到8萬億元(2012年為2.89萬億元),復合增長率為13.5%,醫藥行業增長大趨勢不變。
其次,與白酒行業的高度同質性相比,醫藥股差異化更為明顯。相對于白酒簡單以價格為劃分標志,醫藥類上市公司在產品治療領域、產品上下游位置、產品設計原理等方面存在千差萬別的不同,因此具體公司的景氣度也勢必存在明顯差異,“一棒子打死”的投資方式顯然并不適合醫藥板塊。
最后,從全球資本市場看,與白酒股前期一枝獨秀的局面不同,中國醫藥類上市公司仍處于“大市場,小公司”的狀態中,市值成長空間遠未到達天花板。
由此看,僅僅因為政策預期不佳就全面看空醫藥股的邏輯很難成立。短期而言,盡管醫藥板塊仍將承受政策壓力,但其繼續大幅下跌的空間其實非常有限。據華創證券統計,醫藥板塊的市盈率(TTM)僅僅在2005-2006年時低于30倍,而目前該板塊市盈率在34倍附近,可以說已經處于歷史低位。
在具體操作方面,考慮到高杠桿風險,分析人士建議融資資金短期可重點關注受政策影響較小的子行業及個股 ,如消費品、醫療器械、醫療服務等領域內的股票 ;而一旦政策靴子落地,全面做多優質醫藥股的時機也將逐漸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