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交通銀行、農業銀行披露,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結算)已同意其“港股通”跨境資金結算業務資格申請。加上10月20日公布消息的中國銀行,已有3家國有大型銀行宣布獲得該項資格。
根據9月26日中國結算發布的《滬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試點登記、存管、結算業務實施細則》,結算銀行申請需要滿足多項條件,包括具有人民幣和外匯相關的所有業務資格,經營時間不少于五年;總資產應不低于5萬億元人民幣、凈資產不低于4千億元人民幣;向中國結算提供最低200 億元人民幣或等值港幣的免費日間授信額度,提供最低120億元人民幣或等值港幣的隔夜授信額度等。
這些標準要求港股通結算銀行需要有強大的資本實力,申請門檻較高。據騰訊財經統計,在A股16家上市銀行中,還沒有一家股份制銀行可以同時達到總資產不低于5萬億元、凈資產不低于4千億元這一標準。
交通銀行相關人士表示,此次成為首批港股通跨境結算銀行,將進一步提升該行在綜合金融服務、跨境資金結算、離岸人民幣市場等方面的市場參與度和影響力。
“滬港通”由“港股通”、“滬股通”兩部分組成。滬港兩地結算公司互相開立證券賬戶和資金核算賬戶,分別用以持有證券和資金結算。在“港股通”業務中,中國結算是境內結算參與人的共同對手方。
中國銀行方面透露,中銀香港被指定為中國結算在香港結算的開戶銀行,辦理相關結算業務及換匯業務。
港股通的標的證券以港幣計價和成交,證券和資金都是T+2交收。據上述《細則》,港股通交易日開市前,中國結算將收到港股通結算銀行提供的當日港幣對人民幣買入參考價和賣出參考價后,及時通過上交所向市場公布。交易日閉市后,中國結算根據港股通應交收金額與港股通結算銀行換匯,相應換匯成本按成交金額分攤至每筆交易。
市場人士普遍認為,滬港通是進一步擴大中國金融改革的制度性安排,是人民幣國際化和中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標志性事件,有利于加強滬港兩地金融協作,進一步提高上海和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