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藥(日本稱“漢方藥”)業界出現了尋求擺脫對中國依賴的動向。日本的制藥企業開始在東南亞甚至中亞栽培中藥原料——生藥。醫藥品制造與銷售企業新日本制藥今年春季在緬甸啟動了栽培試驗,日本最大的中藥廠商津村也開始進口在其老撾農場栽培的生藥。因中國生藥價格上漲,日本廠商被迫分散采購渠道。
在緬甸東部克倫邦的巴安,緬甸政府軍與少數民族武裝勢力的內戰持續多年。位于巴安的邊境地帶,湖泊周圍環繞著茂密的森林。湖畔的一座塑料大棚內,栽培種苗用的罐子整齊地排列著。大棚里培育著麥冬、黑生姜和桂皮等30多種生藥。
大棚由新日本制藥和日本財團共同經營。新日本制藥從今年春季開始在巴安等8處進行生藥的試驗栽培,分析培育情況,然后選擇適宜緬甸氣候的藥種。將于2016年以后委托地農民從事生藥的商業栽培。該公司計劃從農民手中收購生藥,進而出口到日本。
緬甸的北部山區氣候涼爽,適于栽培草藥。因緬甸政府急于改善邊境地區的就業情況,還有可能獲得緬甸政府的支持。新日本制藥負責該項目的業務開發部主任長根壽陽干勁十足地表示,“最早到2018年就可以實現年收獲量2000噸,相當于日本每年生藥進口量的10%”。
津村從2005年開始在老撾種植據稱對退燒和鎮痛有效的桂皮,并于本年度迎來第一次收獲,產品出口到了日本。津村公司計劃明年將工作人員增加50%,并將農場面積擴大近40%,而且要栽培除桂皮以外的生藥。
中藥中常用的甘草同時也是生產甜味劑“甘草次酸”的主要原材料。醫藥品原材料廠商宏輝公司去年在阿塞拜疆建成了從甘草提取甘草次酸的工廠。因甜味劑的原材料采購變得困難,宏輝決定在中亞高加索地區種植甘草。
日本國內也出現了利用荒廢的耕地開展生藥栽培的動向。但因勞動力不足和人工費用高昂等問題,生藥的國產化困難重重。因此擴大在東南亞等中國以外海外地區的生產基地被寄予了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