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C結束了,但大家對“APEC藍”的關注依然在,而且很強烈。社會各界都希望“APEC藍”保持下去,那“APEC藍”如何保持下去呢?評論說保持“APEC藍”重在人為。如何而為?筆者認為,從我國富煤、貧油、少氣的資源現狀出發,當下治理大氣污染重在技術升級改造。針對技改,筆者看好當下燃煤電廠進行的超低排放技改,而且相信超低技改將成為大勢所趨。
首先,技改滿足火電環保要求。我國大氣污染的主要貢獻者是火電,火電燃煤產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等嚴重污染大氣環境。煤炭在我國能源結構中占據主導地位,火力發電燃煤是客觀需求,所以在不影響火電運行的基礎上,通過技術升級改造減少燃煤污染是現實可行的最佳選擇。超低排放技改可以讓燃煤機組的排放標準達到燃燒天然氣的燃燒標準,滿足了燃煤發電和環境保護的要求。
其次,技術路徑安全可靠。超低排放流程為:脫硝+低低溫換熱+靜電除塵+濕法脫硫+濕電除塵。在整個超低排放過程中,通過協同控制能夠保障排放標準達到甚至優于天然氣燃燒的排放標準。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在杭州發布權威消息:經檢測,接受超低技改的浙能嘉興電廠7號、8號機組在不同工況時,煙囪總排口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三項主要煙氣污染物的排放數據分別為不超過3.08毫克/立方米、15.1毫克/立方米、23.67毫克/立方米,優于天然氣燃氣輪機組排放標準。
再次,超低排放技改已初步呈現規模。雖然超低排放是“新事物”還面臨各種爭議,但是截至目前,浙江、江蘇、山東、山西、河北、陜西等省份都在開展超低排放技改。單從省份上來看,超低技改省份已經占我國五分之一版圖。其中山西、浙江、山東動作較大,全省推廣超低技改。在山西,先選擇4戶企業進行試點,然后按照各發電集團和企業改造計劃逐年分批對全省單機30萬千瓦及以上火電機組進行改造。
技術本身安全穩定,技改結果能滿足火電環保排放標準,再加上規模效應,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火電超低排放技改會是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