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安邦保險成功入股成都農村商業銀行以來,險企與城商行的關系日益緊密,2014年更是動作頻頻:先是陽光保險增持徽商銀行并隨后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后是平安人壽受讓平安信托所持臺州銀行股份欲成第一大股東,而生命人壽收購西部一家小型城商行也正在路上。
有專家認為,每一個保險公司都有成為金融集團的愿景,銀行牌照則是關鍵的配置,因此相對而言資金體量和控股難度較小的城商行便進入了險企的視野,這就是近年來保險企業密集布局城商行的原因。
險企加速投資和控股農商行
記者了解到,去年10月23日,平安人壽與平安信托簽訂有關臺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轉讓協議。據該份協議約定,平安人壽購買平安信托所持有的臺州銀行9.86%的股份。而此次交易完成后,平安人壽將從臺州銀行第九大股東躍居第一大股東,持股占比為14.86%。
無獨有偶。陽光保險也已在2014年3月增持了徽商銀行4000萬股,持股比例增至17.19%。同年11月19日,陽光保險又與徽商銀行在京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
另有相關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近期生命人壽收購西部一家小城商行的事宜也已經接近尾聲。
徽商銀行董事長李宏鳴表示:“金融行業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陽光保險和徽商銀行都需要在產品、機構及戰略方面做出調整,雙方都會積極尋找業務合作點,優勢互補、共促發展;希望將雙方關系推向更高層次、更寬領域的深度合作,包括但不限于客戶資源共享、產品設計、資產價值提升等方面。”
事實上,保險企業布局城商行已早有動作,但由于各種原因,始終進展緩慢。2008年,中國人壽[-2.87% 資金 研報]謀求參股徽商銀行、寧夏銀行,人保也有意參股廣州農商行,但均未能有任何實質性進展。而安邦保險在2011年9月底斥資50億元人民幣獲成都農商行35%的股權并對其控股則成為鮮見的成功案例。
看中銀行牌照建立金融集團
對于險企對城商行布局的加速,知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對記者分析指出,去年以來,險企加速尋求投資和并購城商行的機會,是因為想盡早獲得銀行牌照從而實現建立金融集團的愿景,因此險企對城商行的投資和控股未來或成趨勢。
據了解,多家大型險企已經持有保險、證券、基金、期貨、信托等多張金融公司牌照,唯獨缺少銀行牌照。
知名保險專欄作家“燕梳新青年”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險企投資和收購城商行是一種戰略性投資。銀行牌照的稀缺性足以對追求建立金融集團或發展混業經營的險企構成莫大(博客,微博)的吸引力。”
那么,險企緣何對城商行情有獨鐘?
一家大型險企投資處負責人對記者表示:“近一段時間以來,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居高不下,中小銀行尤為嚴重,而預期的利率市場化會進一步加大中小銀行的生存壓力。險企此時出手等于為自己增加了談判的籌碼和討價還價的空間。”
該負責人表示:“大多數險企更喜歡投資和收購城商行而不是股份制銀行,是因為城商行相較于股份制銀行資金體量小,險企操作和控股的難度也相對較小。而險企不選擇農信社是因為,大多農信社壞賬風險較大,收購價值較小,而城商行的資產經過清理,資質相對不錯。”
“燕梳新青年”對記者坦言,“眾所周知,城商行凈利率較低,收益較好,投資的資本規模也并不算大,而一旦該城商行上市成功,也會是一筆不錯的收益。只要資本實力允許,一定會有更多的險企投資城商行。”
中國保險學會理事吳海波告訴記者,“現在,險企投資和控股城商行愈發積極。有的險企會采取先參股一家城商行,然后不斷增持該城商行股份的方式,有的險企會直接控股一家城商行,但都是在為建立自己的金融集團做準備。”
城商行正謀求混業發展
事實上,城商行也在積極向險企伸出橄欖枝。總部位于南方的一家城商行中層領導告訴記者:“居高不下的不良貸款率和勢在必行的利率市場化加大了城商行經營與發展的壓力,促使城商行謀求混業發展,從而主動與險企接觸。大型銀行已經完成了其在金融領域的布局,而城商行的布局正在啟動。”
據銀監會數據顯示,去年上半年,城商行不良貸款新增132億元,不良率較去年末上升了0.11個百分點。
前述城商行中層領導對記者表示:“以降息和存款保險制度為例,城商行主要利潤來源的存貸款利差正在縮小,利潤空間受到擠壓,競爭加劇。因此,城商行正在向理財、保險以及證券等中間業務轉型。”
城商行大股東的態度也是促使其積極謀求與險企合作的重要原因。廣東某地一位財政局官員對記者坦言:“城商行的實際控股人絕大部分是地方財政局。當前,地方債越滾越大,地方政府財政吃緊,一些地方政府急于出售城商行的股權來套現。因此,一些地方政府授意城商行主動與險企接觸。未來,一定還會有險企投資和收購城商行的消息傳出。”
前述城商行中層領導對記者表示:“城商行和險企是合作、聯合、收購抑或者是被收購關系,雙方必然會經過一段時間的博弈,而誰的實力強誰就將最終占據主導地位。當然,險企在投資和收購城商行的過程中,也可能會面對其他競爭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