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資借道資管信托等通道輸血兩融,目前規模達387億元
上周五一則保監會叫停保險資管停止兩融產品發售的信息,使資本市場大為震驚。分析師羅毅隨后稱,保監會是約談了與某證券有業務往來的幾家保險資管,了解業務情況,并提醒注意業務合規風險。
上周五一則保監會叫停保險資管停止兩融產品發售的信息,使資本市場大為震驚。華泰證券分析師羅毅隨后稱,保監會是約談了與某證券有業務往來的幾家保險資管,了解業務情況,并提醒注意業務合規風險。
事實上,險資正借各類通道介入券商兩融業務。數據顯示,險資參與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處于試點階段。截至2014年末,實際規模387億元。
記者從有關人士處獲悉,從去年5月開始,人保資管等5家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陸續試點有關業務。這類債權收益權資管產品的規模一般在1億至16億元之間。
險資參與兩融占比小
市場傳聞保險資管全面停止兩融產品發售,引發資本市場大騷動,被認為是上周五股市尾盤跳水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過,華泰證券分析師羅毅稱,經認真的、多方確認,保監會是約談了與某證券有業務往來的幾家保險資管,了解業務情況,并提醒注意業務合規風險。這一簡單行為,被市場誤讀,并快速放大。
數據顯示,保險資金參與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處于試點階段,截至2014年末,實際規模387億元,目前相關業務正常運行。不過,險資部分其實占比非常小。去年12月31日的融資融券余額為10253億元,融資余額為10172億元,融券余額為81.84億元。
記者昨日從深圳一名私募人士處獲悉,從去年5月開始,市場已在議論保險資金介入券商兩融業務的事。不過該位人士稱,暫未聽聞深圳保險資金對兩融業務的態度和動向。而據羅毅稱,據草根調研,某大型保險資管正研究參與力度。
記者獲悉,現有的18家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中,人保資管、泰康資管、華泰資管、民生通惠資管、中意資管等多家保險資管是兩融債權收益權資產管理計劃的主要發行公司。其中,人保資產已發行17號產品,而泰康資產亦在去年11月發了15號計劃。
險資投兩融或降成本
事實上,從券商融資渠道來看,轉融通、銀行間市場的資金拆借、發行短期債券等作為短期融資手段,而發行公司債[0.02%]券、增資擴股等則是長期等融資方式。選擇兩融業務收益權轉讓的創新業務源自券商兩融資金需求。
記者統計中國保險業協會自去年9月推出的資金運用信息發現,11家保險機構的32條與兩融資產相關的記錄。這類債權收益權資管產品的規模一般在1億至16億元之間,期限有49天、6個月、1年、2年和3年。以太保集團投資的建信信托-優享1號集合資金信托3期為例,運營年限為2年而預期收益率為6.83%。更多的資管計劃則披露,其以固定利率定價,票面固定利率高于同期銀行存款利率,且產品的受托管理費率定價公允。
華泰證券稱,險資此前因成本過高,券商兩融“避而遠之”。銀行的資金成本5 .8%- 6 .2%,險資成本高達6 .5%- 7%,從理性角度,券商從保險拿錢的意愿極低。不過該機構認為,據其判斷,2015年險資會適當降低資金成本參與券商兩融,而保監會規范上述行為也就在情理之中。
記者統計獲悉,上述32條記錄,涉及投資金額為67.2億元。其中人保集團、人保財險、人保健康等人保系保險機構貢獻資金為43億元。引人注意的是,目前保險機構的分紅險賬戶、萬能賬戶、團險賬戶等是兩融資管產品的主要投資賬戶。
險資借道資管與信托
事實上,險資正借各類通道介入券商兩融業務。按人保資產的運作方式來看,人保資產以募集的資金受讓證券公司開展融資業務形成的債權收益權。證券公司承諾到期后溢價回購兌付產品的本金及收益。產品存續期內,證券公司負責管理融資資產的放款、預警及平倉。資產包內的金融資產可置換,證券公司每周更新資產包內資產清單,資產包內資產總額不低于回購價款130%。
不過,記者從業界獲悉,中國人保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特委托其持股48%的子公司大成創新資本[-2.38%]管理有限公司在市場上尋找優質基礎資產,并協助其募集資金。其中,人保資產債權收益權1號、16號產品均為與大成資本合作的計劃。
而險資還選擇了另外一種方式介入到兩融業務。以太保集團為例,其認購建信信托發行的建信信托-優享1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查詢信托產品)第三期,該信托計劃受托人為建信信托,原始權益人為海通證券[0.78% 資金 研報],信托資金用于受讓海通證券持有的融資業務的債權收益權,海通證券承諾按合同約定的回購價款進行溢價回購。
不過,在去年12月16日,還出現了一個新現象,資管計劃斥資認購兩融資管計劃。華泰資產-債權配置2號資產管理產品以2 .2億元認購華泰資產債權收益權一號資產管理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