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核網7月9日訊中國6月通脹雖略高于預期但仍溫和,持續低迷的PPI則與已公布的先行指標一道印證,當前經濟依舊在底部徘徊。鑒于中國新一屆領導層對經濟增速的容忍度提高且更關注結構的調整,貨幣政策料不會貿然放松。
不過,分析師提到,若二季度經濟明顯遜于預期,或可能出臺一些穩增長的措施,但主要還是通過財政、產業等政策來調整過剩產能,提升需求。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淘汰落后產能將是重點。
廣發銀行高級交易員顏巖表示:“現在來看,未來幾個月通脹壓力不大,”“目前較低的通脹水平給了管理層較寬松的政策空間,但刺激政策會以產業政策為主,而不是大規模的數量和價格政策。”
他進一步指出,未來經濟增長所依靠的大量投資依然需要巨額資金支持,實體經濟流動性供給是充足的,繼續放松流動性刺激增長將會成為歷史。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通脹數據顯示,6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7%,高于預估中值2.5%和前值2.1%,環比則持平。今年以來中國CPI基本溫和,僅在2月受季節性因素影響升至3.2%,其余時間均在3%以下,而今年的目標水平為3.5%左右。
首創證券研究所副所長王劍輝表示:“6月以來雨水天氣比較多,這對蔬菜的價格和運輸都有明顯的影響,加之豬肉價格也基本止跌,食品價格呈現平穩回升趨勢。”他預計到11月之前,CPI都將比較平穩,在2.4-2.8%這個區間內波動,但11-12月可能出現明顯回升,漲幅或超過3%。
中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王軍也指出,因目前整體需求疲弱,經濟形勢也不支持物價大漲,輸入性通脹壓力也不大,估計年內CPI的漲幅也就在2.7-2.8%左右,上漲壓力不會太大。
數據細節顯示,6月CPI食品價格同比上漲4.9%,是拉動CPI回升的主要因素;非食品價格表現穩定,同比漲幅為1.6%。
數據公布后市場反應不大,中國股市滬綜指早盤收升0.26%;銀行間債市早盤現券風平浪靜,多數券種收益率變化不大,且交投清淡,因市場流動性已恢復較為平穩態勢,而6月CPI和PPI等經濟數據多空交織,并未給市場提供方向指引。
中國CPI和PPI圖表如下:
PPI持續低迷
中國PPI自去年3月跌入負值以來,已連續16個月同比下跌,6月也未見明顯好轉,PPI的持續低迷正是實體經濟,尤其是工業需求不足、產能過剩的表現。
中國6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下降2.7%,較5月2.9%的跌幅略有收窄,與路透調查中值一致,環比則下降0.6%。
首創證券的王劍輝指出““6月PPI顯示出企業的景氣程度仍然較低,雖然未見進一步惡化,但改善的空間依然沒有打開。”他還稱,企業由于產能過剩的壓力,定價能力仍很薄弱。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都不會放松的情況,預計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內,PPI都將處于疲弱水平。
華寶信托宏觀分析師聶文擔心通縮風險,“目前看PPI連續很差,與1997和2001年通縮這一塊有點類似,環比跌幅相當大。從國外看,歐洲PPI環比都在大幅收窄,中國還下跌那么多,說明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
國經中心的王軍也認為6月PPI顯示生產需求方面仍較疲弱,結合PMI、工業用電量等指標綜合預測,二季度經濟數據可能仍然令人失望。
稍早公布的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先行指標已對二季度經濟有了一些負面暗示。6月官方制造業PMI自上月的50.8回落至50.1,匯豐(HSBC)中國6月制造業PMI終值則降至48.2,創九個月最低位,顯現內外需不振對制造業持續形成拖累,中國經濟仍在底部運行。
中國6月貿易數據將于本周三(7月10日)公布,二季度GDP、投資、工業和消費數據將于下周一(7月15日)公布,外媒綜合19家機構預估中值顯示,二季度經濟增速預計將回落至7.5%,低于上季的7.7%。
政策仍偏向調結構
盡管今年以來中國通脹基本溫和,經濟增長乏力,但市場廣泛預期保增長并不是本屆政府目前的重點,即便二季度經濟回落至7.5%的年內目標位附近,中央依然會把重點放在調整經濟結構,以期實現更持續更良性的發展。
“政策方面是有很大的空間,但由于中央提高了對經濟的容忍度,不會貿然出手,只會在危及穩定時行動,”申銀萬國宏觀經濟分析師李慧勇認為,7%可能是經濟增長的底線,不過若二季度經濟明顯遜于預期,可能也會有一些穩增長的措施,目前看來仍以基建和房地產為主。
華寶信托的聶文指出,近期管理層表態看出來對整個政策有轉向積極的跡象,其在比較多的場合提到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估計后面會推出提升需求方面的政策,包括棚戶區改造,貧困地區投資等等。
但他同時稱,在貨幣政策上還是會盡量保持中性。從年初至今,社會融資總額和M2比較高,但經濟面持續下滑,出現貨幣空轉,流動性沒有進入實體經濟。如果繼續保持貨幣政策很寬松是會導致金融風險不斷上升,且不會緩解經濟下行壓力。“為了逼迫金融機構去杠桿,會保持中性貨幣政策,而更多從財政政策來拉動需求。”
近期,中國對影子銀行的監管進一步升級,盡管6月流動性困局加深,銀行間市場隔夜及七天質押式回購利率一度創出歷史新高,但央行一反常態未立即施以援手,國務院和央行相繼強調金融資源配置要“用好增量、盤活存量”,傳遞出調結構的決心。
國務院還在上周發布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為盤活用好貨幣資金提供指引,商業銀行在資產證券化業務將走向常規化的發展軌道,除了基礎資產,商業銀行的風險管控能力、產品設計能力也是考核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