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10日,第五屆中國數字出版博覽會在京開幕,出版企業如何突破數字化轉型的瓶頸仍然是與會人士關注的焦點。
近年來,傳統出版企業在內容數據庫、電子書包、數字內容平臺等方面做出了有益嘗試,部分企業開發的項目已有較好的盈利。但面對電
相關公司股票走勢
鳳凰傳媒8.61+0.415.00%中南傳媒10.22+0.393.97%商、IT技術商、電信運營商等多方夾擊,傳統出版企業在資金、人才、技術等方面的壓力仍然很大。
對此,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將開展“十二五”中期評估,對行業和企業取得的成績和面臨的問題進行小結,并加快研究出臺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促進新聞出版和數字出版“十二五”時期發展規劃的順利完成。
政策扶持有望加強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的《2012-2013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顯示,2012年,我國數字出版收入規模達1935.49億元,比2011年增長40.47%。“在過去的一年中,數字報紙、電子圖書均保持高速增長勢頭,增長幅度均超過30%以上。特別是電子圖書收入規模31億元,是2011年7億元的4.43倍。”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郝振省說。
根據第十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的數據,2012年我國18至70歲國民包括書報刊和數字出版物在內的各種媒介的綜合閱讀率為76.3%,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為40.3%,比2011年的38.6%上升了1.7%。“別小看這一個多百分點,我國人口基數大,這意味著一年使用數字化閱讀的新增人數有2000萬左右。”
然而,數字產業發展依然面臨著的嚴峻的挑戰和亟待解決的問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孫壽山指出,出版企業的先進技術轉化能力普遍偏低,科技創新整體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同時數字出版產業鏈各環節的壁壘尚未完全打破,傳統出版單位的數字化轉型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兩極化狀態,轉型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大。數字出版已有的商業模式,仍然存在著較大的雷同性,成熟商業模式有待進一步的探索。
孫壽山強調,根據國務院新一輪機構改革的規劃,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三定方案中,數字出版得到進一步的重視,機構建設進一步完善,管理力度將進一步加強。
此外,今年總局將開展“十二五”中期評估工作,要按照《新聞出版“十二五”時期發展規劃》和《數字出版“十二五”發展規劃》的各項部署,對行業和各大企業面臨的難題、存在的問題認真總結分析,研究出臺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支持數字出版產業的發展。
轉型需靠差異化發展
談到數字出版,人們的第一印象是將紙質書電子化。在互聯網時代,不少出版企業的確只做了“搬運工”的工作,在網絡盜版嚴重的情況下,獲得盈利的可能性極低。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起,出版與科技的融合更加深入,許多傳統出版企業擺脫了“搬運工”的角色,開始步入數字技術自主探索之道路。中南傳媒開發的電子書包工程,鳳凰傳媒開發的職教服務平臺,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隨著平板電腦、IPAD、手機的廣泛應用,付費閱讀漸行漸近。
但未來的路如何走,業內依然有不同的意見爭論。在同期舉行的數字出版高峰論壇上,多位出版集團高層認為,數字化轉型是一個系統工程,在面對電商、IT技術商、電信運營商等多方夾擊下,傳統出版企業在資金、人才、技術等方面的壓力仍然很大。
“轉型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且轉型不成功的風險不小。絕大多數出版企業是國有企業,還面臨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壓力,使得大家不敢投入大量資金進入一個看不到清晰未來的領域。”一位國有出版集團負責人表示。
此外,在數字內容平臺方面,以中國移動閱讀基地、蘋果商店、亞馬遜電子書為代表的平臺早已占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以內容資源為優勢的出版企業是否還需要自建投送平臺,話語權如何保障?
出版業內人士認為,以技術為先導的數字內容平臺,IT和通信公司具有先天優勢,出版企業不可能競爭得過人家。前幾年,一些出版企業自建平臺最終只能在企業內部運用,不能真正推向市場。因此,出版企業必須差異化發展避開正面競爭。
中南傳媒相關人士表示,出版企業發展特色的數據庫資源、開發在線教育平臺是可取之道。“這都是以出版企業的內容資源作為基礎發展的特色數字內容平臺,學校、研究機構、公共圖書館的采購與合作就是收入來源。”此外,與上述技術商合作發展電子書付費閱讀也是重要途徑,但前提是版權保護的政策須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