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證監會批準大連商品交易所上市鐵礦石期貨合約,大商所就鐵礦石合約及相關規則內容公開征求市場各方建議。
根據大商所鐵礦石期貨合約草案,為增強期貨盤面價格指向性,大商所根據鐵礦石現貨貿易實際,將鐵礦石期貨的基準交割品定為鐵品位為62%的粉礦,鐵品位在60%以上的粉礦和精礦均可以替代交割,鐵品位、二氧化硅、氧化鋁、硫、磷含量等五個指標是主要升貼水指標,微量元素作為“限制性”指標。
22日,大商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考慮到我國主要進口粗粉的貿易特點,也考慮了國產礦的經濟利益以及內外礦供應平衡的問題,為保障鐵礦石期貨上市后平穩運行,此次大商所本著體現為鋼鐵企業服務、反映市場主流礦石品質、指標體系簡單清晰、兼顧行業未來發展趨勢并配合國家產業政策執行的原則,參照現貨貿易通行標準設置了鐵礦石期貨的基準交割品和質量標準。
該負責人介紹,鐵礦石用途單一,98%作為鋼鐵生產原材料使用;1噸生鐵約需要1.6噸鐵礦石;在生鐵成本中占比達50%-60%。我國是全球鐵礦石消費“超級大國”,占比59%;2012年,我國生產生鐵6.54億噸,折合消耗成品礦10.5億噸,因此鐵礦石價格波動對整個產業經營發展影響很大,需要根據鐵礦石現貨市場實際,設計出科學合理的鐵礦石交割品質量標準體系,在突出現貨主流品級的同時盡可能將更多的現貨納入到交割體系中來,更好地服務企業避險。
上述負責人表示,將合約交割品種確定為鐵礦石粉礦和精礦,主要考慮到粉礦和精礦是生產、消費、貿易的主流品種;也是中國企業敞口風險最大的品種;價格代表性好;貿易流向清晰、交割地點設置簡單;指標體系簡單、品質依賴度低等方面。
作為衡量礦石品質價值最重要的指標,鐵品位是設計鐵礦石期貨標準品最核心的因素。大商所相關負責人還表示,之所以將鐵礦石期貨交割標準品的鐵品位定于62%,是在綜合考慮現貨市場實際情況和金融衍生品特性的基礎上,確定品位在60%以上的粉礦和精礦均可進行交割,其中,60%≤品位<62%,每降低0.1%品位,貼水1.5元/噸;62%<品位≤65%,每升高0.1%品位,升水1.0元/噸;品位>65%,以品位65%計價。
這樣的設計,一是體現為鋼鐵企業避險服務的原則,目前國內外鐵礦石各類指數以及國際鐵礦石相關衍生品標的都是以品位62%的粉礦作為基準,62%品位已經實質上成為鐵礦石現貨市場的價格風向標,定位62%可以促進企業套期保值效果、充分發揮期貨控制風險的功能;二是品位62%的粉礦代表了鐵礦石供應的主流品質,同時,該品位與進口礦品位分布特點最為契合;三是指標體系簡單清晰,適應買方需求,有利于穩定鋼廠預期、促進鋼鐵企業積極參與期貨市場;四是兼顧行業未來發展趨勢,配合國家產業政策執行。
上述負責人說,中國是世界最大的鐵礦石消費國、進口國和第三大生產國,近幾年,鐵礦石市場格局發生較大變化,年度談判定價體制瓦解后,市場價格波動頻繁劇烈,企業避險需求強烈。鐵礦石自身特點、市場環境和貿易指標體系等條件都具備推出實物交割方式的鐵礦石期貨。
市場研究人士認為,目前鐵礦石期貨交割品質量指標體系設計基本將市場主流礦納入交割體系,價格代表性強,可供交割品范圍大,交割風險可控,企業廣泛認可。
從目前反饋的信息看,不少鋼鐵企業表示,現有標準體系較為清晰明了,能夠滿足企業需求,也易于企業對市場的把握。鐵礦石期貨推出后,一方面,企業可通過期貨市場價格發現功能把握未來走勢,及時、高效地調整生產經營和采購計劃;另一方面,通過期貨市場套期保值,能夠較好規避上游原材料風險,進一步促進企業穩步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