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文化部聯合工信部、財政部共同印發了《關于大力支持小微文化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受到市場廣泛關注。就此,上證報記者專訪了文化部部長助理劉玉珠、工信部黨組成員、總工程師朱宏任和財政部文資辦主任王家新,從主政部門層面對該政策紅利進行解讀。
文化部:進一步改善融資環境
記者:《實施意見》在健全金融服務體系、創新金融服務、拓寬融資渠道等方面提出了很多新的建議,具體將采取哪些措施,進一步幫助小微文化企業走向與其相適應的資本市場?
劉玉珠:三部委今后會鼓勵符合條件的小微文化企業通過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和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進行股權融資。按照《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和目前前文化產業發展實際情況,文化行業絕大多數門類中從業人員100人以下的屬于小微文化企業范圍。據此條件界定,多數小微文化企業在現階段尚無在證券市場融資的要求,還達不到新三板和創業板的上市資質。
我們并不推薦這些小微文化企業急于上市,但會予以熱切關注,讓小微企業通過債市融資、爭取國家專項資金的支持等。比如北京銀行針對小微文化企業開發了成長債等新產品,就較為適用于大多數小微文化企業目前的現狀。
記者:《實施意見》在具體實施中,將為小微文化企業提供怎樣的金融服務?
劉玉珠:我們三部委將加大財政稅收支持。近年來,中央財政和不少地方財政都安排了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來支持文化產業發展,不少小微文化企業得到了財政資金的支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次《實施意見》對中央和地方財政加大支持小微文化企業發展做了專門的部署,并強調通過財政手段支持小微文化企業在項目實施中更多地運用金融資本、社會資本。
同時,在貫徹落實適用于小微文化企業各項稅費優惠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部署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企業稅收政策的制定,逐步將文化服務行業納入“營改增”試點范圍。
記者:對小微文化企業創業平臺有何指導性意見?
劉玉珠:三部委將支持各種類型的小微文化企業創業載體建設。《實施意見》要求加強對文化產業園區基地、特色文化產業集群等不同類型載體的指導,促進其提升服務小微文化企業的能力。同時,明確提出了鼓勵互聯網創業平臺、交易平臺等新興創業載體發展,充分肯定了互聯網這一虛擬創業載體在促進小微文化企業發展中的作用,并將其放在與實體的文化產業園區、基地、集群同等重要的位置。
工信部:搭建中小企業服務平臺網絡
記者:工信部將采取哪些措施加強小微文化企業的服務體系建設?
朱宏任:在中央財政的大力支持下,開展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網絡建設工程,支持地方搭建互聯互通、資源共享的中小企業服務平臺網絡,為企業提供各類便捷服務。截至目前,中央財政已安排資金支持,26個省區市及5個計劃單列市啟動了項目建設,帶動服務機構2.8萬家,年服務中小企業124萬家。此外,工信部鼓勵引導各類服務機構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提升,提升中小企業信息化、智能化服務水平,并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中小企業“銀河培訓工程”和經營管理領軍人才培訓,幫助中小企業提高經營管理水平。
財政部:引導風險投資進入小微企業
記者:財政部文資辦將如何運用金融杠桿,帶動金融資本進入小微文化企業?
王家新:發揮財政杠桿作用,帶動金融資本進入小微文化企業則是財政部文資辦主要思考的問題。在推動小微文化企業發展方面,財政部文資辦將充分運用文化金融扶持計劃,對符合條件的小微文化企業,在貸款貼息、保費補貼等方面繼續予以支持,以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和撬動作用。同時,考慮小微文化企業高風險、高收益的特性,財政部文資辦將積極引導風險投資、股權資本進入小微文化企業。
記者:三部委將如何引導引導風險投資、股權資本進入小微文化企業?
王家新:考慮到小微文化企業高風險、高收益的特性,三部委應積極引導風險投資、股權資本進入小微文化企業。目前中央財政引導的股權資金在中央層面主要是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在地方層面有江蘇的紫金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和湖南的文旅文化投資基金,將以此為抓手,幫助小微文化企業創業發展,并在適當時候逐鹿資本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