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2015年廣東改善民生工作大局,可謂亮點紛呈。在扶貧、社會救助、社保、教育、衛生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成效。2015年初,廣東省政府提出當年全省將投入1900億元,其中省級投入792億元,集中力量辦好十件民生實事。
1、提高底線民生保障水平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100元。
截至2015年11月30日,全省月人均城鄉低保標準分別為510元、400元,在全國排名第6名。
全省年均每人次住院醫療救助標準達到1708元,在全國排名提高到第13名。
殘疾人生活津貼從每年600元提高到1200元。
2、確保完成新一輪扶貧開發“雙到”目標
截至2015年9月,全省各級累計扶貧投入179.39億元,平均每村697.73萬元,共實施重點幫扶村扶貧項目7.06萬個、相對貧困戶扶持項目184.9萬個。
3、促進創業就業和加強困難群體等救助幫扶
促進就業
截至2015年9月底,全省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累計799.9萬人,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累計323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累計90.6萬人。
促進創業
廣東提出建設創業帶動就業孵化基地、設立省級創業引導基金等措施,省財政2015—2018年投入25億元資金專項用于創業帶動就業。
加快推進創業擔保貸款工作,將個人貸款額度提高到20萬元,符合貸款條件的勞動密集型和科技型小微企業貸款額度提高到300萬元。
城鄉居民殯葬基本服務
自去年10月1日起,全省全面實施城鄉居民殯葬基本服務免費政策。
4、促進教育資源公平均衡配置
城鄉免費義務教育生均公用經費補助標準小學從950元提高到1150元,初中從1550元提高到1950元,殘疾學生提高到不低于每年6000元。
實施高中階段殘疾學生免學雜費、課本費政策。
省屬普通本科院校、高水平大學生均定額撥款標準分別提高到每生每年10000元、12000元。省財政廳于2015年6月底下達7所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學校生均定額提標經費5.5億元。
5、改進醫療衛生服務
2015年廣東省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從35元提高到了40元以上。
6、優化公共文化體育服務
截至2015年10月,獎補扶持欠發達地區新建、改擴建或完善設施設備縣級三館(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已經完成6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已經完成19個,行政村(社區)文化室已經完成7306個。
截至2015年10月,已經完成全省121個殘疾人體育健身點選點工作,省財政已撥付專項經費1895萬元。
7、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推動普惠金融“村村通”,截至2015年9月,已建成使用縣級綜合征信中心20個,創建信用村2806個,建成助農取款點4624個,建成農村金融服務站4624個,完成比例均達100%。
8、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
截至2015年11月底,全省新開工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含租賃補貼)86.1萬套。
截至2015年11月底,全省住房公積金繳存1328.15萬人,繳存額8999.54億元。
2015年1—11月,農村危房改造已開工139926戶,已竣工116026戶,超額完成國家下達我省的改造任務。
9、加強污染治理
截至2015年10月底,全省已建成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廠)100座,處理能力達71940噸/日,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8.34%
2015年頭11月,廣東完成淘汰黃標車152016輛,提前超額完成了年度任務的107.38%。
10、保障公共法律服務和公共安全
據統計,2014年5月至今,律師共為村(社區)及群眾服務120多萬人次。
全省共有1468家律師事務所共7429名律師或者實習律師參與村(社區)法律顧問工作,擔任5個及以下數量的村(社區)法律顧問的律師有5113名,占參與人數的68.8%。根據最新醫療、保障住房、污染治理等行業調查信息請查閱靈核網發布的《》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