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農業部在吉林省吉林市召開全國農業結構調整座談會,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專題研究農業轉方式調結構、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相關問題。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表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著眼破解農業“大而不強、多而不優”的突出問題,適應消費結構快速升級的要求,加快提高農業供給質量和效率,堅持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兩手發力,用改革的辦法、市場的手段,推進轉方式調結構。當前,要突出抓好九個方面的重點:
一是以玉米為重點推進種植業結構調整。總的思路是,一保、一減、一增、一穩。“一保”就是保口糧、保谷物,“一減”就是減非優勢區玉米,“一增”就是恢復增加優質食用大豆,“一穩”就是穩定棉油糖自給水平。到2020年,將玉米面積穩定在5億畝,減5000萬畝。
二是以生豬和草食畜牧業為重點推進畜牧業結構調整。以調整優化生豬區域布局、大力發展草食畜牧業為重點,以規模經營、標準化養殖、綠色化發展為導向,突出規劃引領、政策引導、示范創建、技術指導等關鍵環節。
三是以保護資源和減量增收為重點推進漁業結構調整。以提質增效、減量增收、綠色發展、富裕漁民為目標,著力轉變養殖方式、調優區域布局,促進漁業轉型升級。當前,重點要做好資源保護和減量增收兩方面工作。
四是以扶持農民工和大學生返鄉創業為重點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這就使農業成為“有文化說頭、有休閑玩頭、有再來念頭、有發展奔頭”的產業。
五是以推進標準化和可追溯為重點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加快標準制修訂,抓緊制定一批優質農產品生產技術規范;盡快建成覆蓋全國的質量安全追溯平臺,率先將國家級和省級龍頭企業及相關示范基地納入。
六是以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為重點推進經營方式轉變。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支持政策體系,擴大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加快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鼓勵探索各具特色的規模經營實現形式和路徑。
七是以節本增效為重點推進農業生產方式轉變。把節本增效和綠色發展結合起來,研發推廣節本降耗、綠色增產、循環利用等技術模式,在優質高產品種、輕簡機械化、高值化加工利用等方面,開展科技創新和集成應用,減少無效投入。同時,大力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業資源環境保護、科技創新條件建設、智慧農業引領等一批重大工程項目,加快補齊基礎設施條件裝備短板。
八是以發展電子商務為重點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把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作為推動農業市場化、倒逼標準化、促進規模化、提升品牌化的重要舉措,利用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推動農業轉型升級,實現“互聯網+”現代農業。
九是以打好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攻堅戰為重點推進農業資源環境保護。目前,農業資源環境保護很多工作還停留在試點階段,大范圍推廣還需要下力氣,激勵農民廣泛參與。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