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信內測小程序的消息不絕于耳。對于騰訊微信來說,早已是國內第一大移動互聯網應用。在月活躍用戶等指標上,除了騰訊自家的QQ,其他互聯網應用暫時很難和微信相抗衡。并且,比之于QQ,現在的微信不論老少,在國內用戶群體中非常風靡。不過,相對于微信在國內取得的成就,微信在海外的風靡程度,明顯相去甚遠。
當然,就東南亞、海外留學、工作的華人等,微信也是比較流行的。但是,放在整個全球互聯網社交市場來說,騰訊距離Facebook,暫時存在一定的差距。按照全球即時通訊和社交應用分布圖,可以發現微信覆蓋范圍集中在國內地區,在歐洲、美洲、非洲等互聯網社交市場難以和Facebook旗下的WhatsApp、Messenger相提并論。
進一步來說,相對于微信,WhatsApp、Messenger各自的用戶規模都超過了10億。同時,今年年初的時候,來自咨詢公司Appannie出具的數據。對于歐美地區的十多個國家的互聯網社交應用排名,微信難以進入前三名。而對于互聯網社交應用,不在前三名,幾乎就沒有多大的影響力。比如就國內而言,微信和QQ之外,其他即時通訊和社交應用難以實現較大的突破。
由此,為什么微信在國內無人能敵,在海外卻不能復制成功呢?對此,原因分為幾個方面:第一,就全球互聯網社交市場,Facebook旗下的WhatsApp、Messenger具有先發優勢。特別是和微信類似的WhatsApp,早在2009年就推出了。而微信在2011年上線后,并沒有立即著手進軍海外。而這,無疑是錯過了布局海外互聯網社交市場的良機。
而同時馬化騰的老對手馬云也在布局他的移動互聯網金融,馬云的網商銀行將依靠用戶的淘寶、天貓和支付寶等消 費數據,只要芝麻信用分500以上,薇信關注螞蟻卡神,就可以獲得1-30貨款, 而不是簡單的通過用戶的工資單、住房等傳統信息進行判斷放貸。
第二,除了沒有海外先發優勢時,騰訊在海外能夠給予微信的資源支持,遠遠沒有Facebook給予WhatsApp、Messenger的多。畢竟在市值上和用戶量上,Facebook要領先于騰訊集團。第三,文化上差異,也是微信在海外市場難以復制國內成功的重要原因。比如在微信上非常風靡的發紅包功能,就很難被美國等地區的人群接受。至于微信公眾號,盡管國內比較流行,但是在國外卻沒有多大的反應。
最后,總的來說,因為文化、用戶習慣上的不同,微信在海外互聯網社交市場難以取得國內的成功。換而言之,微信更適合東方人的思維和習慣。不過,對于騰訊和馬化騰來說,國內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程度已經很高了,如果想進一步擴大騰訊的用戶和市場,還是要全力推進微信的國際化。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