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藥店的發展階段尚處于美國 1990 年時代,高度分散,然而這也正是藥店行業所面臨的重大發展機遇。前期單品類和小散亂后的最差時期已經過去,整個行業目前處于拐點期,正從谷底回升。
在國內大型連鎖藥店已經進入整合并購大趨勢中,以老百姓公司為例,公司在未來3-5年將打算借助資本力量通過自建并購等方式不斷加大優勢區域門店密集度,同時公司還將尋求全國異地擴張,收購各地龍頭連鎖藥店,打造華南、華中、華東、華北和西北五個年銷售額在 10-20 億元的大型營銷網絡。我們依然參考對標企業美國CVS(西維士藥店,全美最大的連鎖藥店),在1999年后隨著外延布局逐漸推進和互聯網逐漸普及,開始借助互聯網整合相關醫療資源布局藥店2.0版本,全面以用戶為中心打造平臺生態。
1、 挖掘入口價值,推出ExtraCareCard,讓大多數流量成為活躍流量
CVS 是美國第一家啟動會員卡的藥店,為其會員提供打折服務及其它增殖服務,個人購藥品類管理、年度積分換購禮品、額外提供多次商品票據打印服務等,到目前為止公司會員卡項目已有超過 7000多萬會員。數據顯示,前店銷售中會員銷售額占比超過 70%,會員平均每次會比非會員多購買85%的商品。通過會員卡計劃,公司也可以統計顧客個人購物習慣,形成大數據,做精準營銷和服務,提高顧客忠誠度和粘性。
2、 挖掘藥店平臺價值黏住用戶并變現
CVS開設一分鐘快速診所,提供診斷、處理基礎健康問題、健康檢查、注射疫苗、慢性病監測等服務;開辦Specialty 專業店作為普通藥房和一分鐘診所的補充。主要服務對象是罕見病與復雜疾病,有專門醫生24 小時提供藥物管理與配送服務、定制咨詢、患者教育與管理;利用移動互聯網平臺開展服務,大大增強了用戶粘性和客單價。此外,CVS通過收購 Ceremark 進入藥物福利管理(簡稱 PBM)領域,幫助顧客選擇經濟、有效的用藥方案,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增值服務。
3、 市值在20年30倍
公司保持持續擴張,布局全產業鏈的同時不斷豐富運營經驗,保持業績與股價的持續上漲,上市 20 年市值翻了約 30 倍,近年來做全產業鏈整合后 PE 也是相對標普一直存在溢價率。
中國藥店未來完全有潛力效仿美國,發展本土化的的模式,成為醫療保健和日常生活服務的平臺型服務商。值得指出的是,借助互聯網和資本力量,中國大型連鎖藥店成為平臺型服務商的時間周期可能更短。
簡略分析未來中國藥店行業的發展趨勢有以下幾個特點:
1、行業空間變大:“藥店 OTC 藥為主”轉換為“藥店全品類藥”
近年來,藥品流通市場規模穩步增長,2013 年藥品流通行業銷售總額 13036 億元,其中零售藥店市場規模約為 2607 億元,占總體藥品規模比為 20 %。從銷售終端看,包括醫院、社區和藥店,目前醫療端還是藥品銷售的主體。然而,可預期的是,隨著醫藥分開,未來這80%的醫療端份額可能會部分流向零售藥店和電商終端,類比其他實行醫藥分開的國家,最終藥品終端銷售占比可能達到 80%,這將會給連鎖藥店帶來巨大的增量空間。
2、競爭格局變化,強者更強:“高度分散”轉換為“集中化”
行業變化除了空間擴大,集中化趨勢也將越來越明顯。目前醫藥零售行業高度分散、競爭激烈、網上藥店也催生價格戰,這些因素使得小規模藥店盈利能力下降,行業將催生眾多并購機會,上市連鎖藥店借助資本力量預期將強者更強,將充分享受并購盛宴。
3、產業鏈利潤分配增加,盈利能力較強:“弱勢地位”轉換為“強勢地位”
過去藥店屬于不被重視的第三終端,然而未來藥店的地位將繼續提升。中國是仿制藥大國,上游工業集中度低,隨著藥品價格放開,上游藥企競價將愈加激烈,將越來越依賴終端的銷售。而從終端份額來看,醫藥分開后處方藥將流向零售終端,因此,可以預期未來整個藥品行業的銷售將更依賴藥店零售終端。可見,藥店終端未來在整個產業鏈中將占據更為重要的地位,產業鏈地位將大大提升。
4、模式變化塑造生態:“單純的零售商”轉換為“平臺型服務商”
我國醫藥零售行業的盈利模式目前還比較單一,主要集中在治療性藥品的進銷差價。而國際領先的醫藥零售藥店已經將自身的平臺價值凸顯,帶給人的體驗絕不僅僅是零售商,已成為健康保健和日常生活服務的平臺。未來中國藥店的形態也會成為平臺型服務商,本身是流量入口,然后利用自己的終端平臺圍繞客戶需求無限延伸盈利模式,例如:藥店可以開診所;藥店本身做基礎醫療,可以尋求高端醫療資源對接;藥店天然具備做慢病管理的優勢、可以整合檢驗服務,利用體檢中心、POCT、家用設備等來完成一些基礎的檢驗工作。 互聯網催化下,中國大型連鎖藥店已經加速步入藥店 2.0 時代。現在中國大型藥店已經開始由單純的藥品零售商向平臺型服務商轉變,其一切以用戶需求為中心,以線下門店為基礎,以互聯網為手段,不斷增加產品、服務、檢驗等產品,打造 O2O 的醫療生態,藥店是國內布局最廣最便利的線下醫療相關機構,未來成為醫藥綜合體發展 O2O 服務,將是互聯網醫療的極好標的。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