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是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是農業生產發展和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科學施用肥料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進作物的生長,提高農業生產力。聯合國糧農組織的資料顯示,對提高我國糧食生產能力的貢獻率為45%-50%。化肥行業主要包括氮肥、磷肥、鉀肥、復合肥等4 個子行業。從產品結構來看,我國化肥生產以氮肥為主,所占比例遠高于國際平均水平,鉀肥生產比例則遠低于國際水平。其中,國內氮肥以尿素為主,而國際氮肥則基本為尿素。
然而,化肥行業并不是那么景氣。氮肥行業已出現連續三年虧損,2016年虧損額更是大幅增長,1-11月氮肥行業主營業務收入2011.0億元,同比降低12.7%;行業虧損93.8億元,同比增加355%。據統計,284家氮肥企業中,有150家企業虧損,虧損面52.8%;虧損額142.4億元,同比增加49.5%。據了解,行業不景氣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1、產能過剩
據靈核網調查顯示,2015年春耕期間的化肥供應總量將達3844萬噸,不僅完全可以滿足春耕用肥所需,氮肥、磷肥、鉀肥三大主要肥種還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過剩現象。其中,氮肥供應大于需求25萬噸,磷肥供應大于需求88萬噸,鉀肥供應大于需求265萬噸。
產能過剩成為化肥農藥企業不增收的主要原因。
2、國際市場需求疲軟
早在2016年年初,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1~4月中國累計出口礦物肥料及化肥774萬噸,同比減少26.7%;累計出口金額18.98億美元,同比減少39.8%。今年前幾個月,中國每月化肥出口均為負增長,昭示今年化肥出口形勢不容樂觀。
業內人士分析,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國際化肥需求疲軟,價格大幅下滑。目前出口1噸尿素比國內價格低100元左右,出口1噸二銨比國內價格低500元左右,出口價格與國內價格倒掛明顯,企業出口積極性不高。二是國際化肥新增產能不斷增加,國際化肥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3、國內市場需求不旺
化肥需求減少是主要國內化肥需求不旺的原因。其中,造成化肥需求下降的原因有:(1)農產品價格低迷所引起的化肥需求的下降。農產品價格低迷會導致部分耕作條件較惡劣的土地放棄耕種、土地承包戶出現虧損、再生產面臨困難、復種指數下降、施肥水平下降等問題,從而引發化肥用量的下降。(2)國家和地方的農業政策調減種植面積帶來的化肥需求的下降。2015年11月2日,農業部發布了《關于鐮刀彎地區玉米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力爭到2020年,玉米種植面積穩定在一億畝,比目前減少5000萬畝以上;11月3日,中共中央發布了《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提出探索實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等都將影響化肥的需求。種種情況都影響著化肥市場,將導致它在一定階段內發展不暢,但是未來怎么樣,還是會有生機。
4、市場競爭激烈
目前化肥價格一直呈現下跌趨勢,對傳統復合肥影響很大,對于今后市場走勢,經銷商認為市場會面對很大壓力,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生產企業太多,產品品牌數不勝數;二是目前經銷商門檻低,競爭太大。
同時,各大化肥企業差異化經營小,從而導致市場競爭環境惡劣,另外在渠道商沒有發生變化,只能通過降價來吸引市場和用戶,如此直接導致無序競爭。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