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白酒產業政策三階段:可分扶持期、限制期、寬松期
1:扶持期,從建國初期到八十年代末。由于屬于短缺經濟,產品供不應求,白酒產業又具有“投資小、見效快、不怕壞”三大優勢,少數名酒還是國家的重要創匯產品。“這個時期,白酒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是最高的。
2:限制期,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到本世紀2001年,國家通過多種稅收政策對白酒產業發展加以限制和調控。從1991年到2001年的十年間,國家對白酒產業加稅次數高達四次,分別為1991年30%固定資產調節稅;1994年25%當地糧食白酒消費稅;1998年白酒廣告費不得稅前扣除;2001年消費稅從價從量雙重計征,“一次比一次嚴厲,而且要么是同類稅種中的最高稅率,要么是專門針對白酒開征。” 糖酒網 www.tangjiu.com
但那時候市場需求旺盛,稅率又高。“辦好酒廠、當好縣長”成為那個時代的名言。李秋喜舉例說,“在汾酒所在的山西呂梁市,當時如果汾酒廠得了‘感冒’,呂梁市就得‘咳嗽’,連工資都發不出來。”
3,寬松期,2002年到現在多年白酒產業在國家經濟中的比重越來越小,白酒的“黃金十年”,是在國家寬松的稅收環境下發展的。
推薦: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