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17日電 據韓國亞洲經濟中文網報道,不知從何時開始,首爾出現了很多外國人聚居區。在接二連三出現的充滿異國風情的外國人社區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屬永登浦區大林洞中國人社區。大林位于首爾西南部,比鄰漢江,有地鐵2號線和7號線經過,交通十分便利。
據了解,大林中國城大約從10多年前開始形成,現正迅速向附近區域擴張。目前在大林洞居住的中國人估計有5萬~6萬人。來到大林洞,放眼望出去,街邊滿眼都是中文牌匾,少數韓文牌匾倒成了點綴。在這樸素又繁華的街道兩側,有飯店、手機專賣店、旅行社、食品批發店、換錢所、美容室,及賣首飾和衣服的小店,耳畔回響的,多是令人熟悉的漢語。市場里飄蕩著蔥油餅和炸油條的香氣,讓人頓時錯覺已置身中國某座城市的市場里。
據在大林做生意的中國人講,這里的商鋪,包括掛韓文牌匾的在內,約有9成是中國人當老板,顧客也是中國人占多數。很多中國飯店,逐步取消了韓式矮桌和靠墊,換上了中國人習慣的桌椅。有的店鋪大紅燈籠高高掛,門上倒貼“福”字,儼然是一副中國氣派。
走進超市和食品批發店,北京二鍋頭、瓜子、罐頭、江米條、山西老陳醋、月餅、海天醬油、老媽水餃等中國食品琳瑯滿目,讓人備感親切。尤其是江米條,記得在很小的時候吃過,現在在國內好像已不多見。在大林中央市場攤位上,能輕松找到東北大豆角、香菜、芹菜,及中國人愛吃的香腸、豬爪、燒雞等各種熟食,完全是一副中國傳統小吃街的景象,會讓人瞬間忘記這里是首爾。
據一位韓國人講,他本來住在衿川區,那里中國人也不少,街上也有很多中文牌匾,也能隨處聽到漢語。可是到了大林洞,他還是嚇了一跳,這里簡直就是中國。在他看來,任何人為建造的中國城與大林相比,都會黯然失色,這里才是活生生的中國城。
據了解,因韓國經濟不景氣和大超市肆意擴張,很多傳統市場門庭冷落,或被拆除或被關閉,唯獨大林洞的中央傳統市場絲毫不受影響,各家生意紅紅火火。尤其到了周末,逛街趕集的中國人絡繹不絕。據在市場賣菜的中國人講,趕集的多是中國人,他們離不開從小就吃慣的菜肴,周末就相當于過年過節,市區和地方的中國人都會聚集大林,與親朋好友一起吃中國菜,喝中國酒。因此,各家餐飲店全部爆滿,必須提前預定座位。
據一位韓國朋友講,他在大林的街道上遇到了那么多中國人,感覺十分神奇。更讓他感覺神奇的是,這里竟然沒有炸醬面。這一點,的確曾讓不少韓國人迷惑,不過中國人心里卻很清楚,沒有韓式炸醬面,那才叫真正的中國城。
還有一位韓國人說,大林各餐廳的廚師都是中國籍,炒出來的菜跟中國國內飯店一模一樣,絕對原汁原味。一位韓國網民說:“以前留言板上常有傳言,說大林的中國人身上隨時都帶著刀,我去過大林洞,根本沒有那回事!”他還留言稱:“我一點也沒覺得那里的中國人兇狠,我倒看出來了,他們個個都很想念家鄉。”
不僅是韓國人,就連中國人自己也覺得很新奇。一位從東北來的留學生說,竟然在異國他鄉能買到東北大豆角和酸菜,真的沒有想到。她說,這里有很多中國小吃,如麻辣燙、羊肉串、火鍋、鴨脖、面皮、烤魷魚等,每周留學生都會不約而同地來大林小吃一頓,以解思鄉之愁。
而有位韓國朋友說,她跟朋友去大林吃中國料理,就餐結束后,要求服務員幫忙打包,可服務員居然遞過打包袋說:“現在很忙,麻煩你們自己裝吧。”對此,她生出無限感慨:還真像是到了中國,連中國式服務都已經落地生根了。她說,這樣的舉動,在服務至上的韓國,是令人難以想象的。還有韓國人指出,大林很多餐廳的菜單只標中文,而且也沒有圖案,“簡直是不想招待韓國人!”她希望,菜單還應該有韓文,給喜愛中國料理的韓國人前去消費的機會。
一位餐廳老板說,其實他們也注意到了,最近來大林品嘗中國料理的韓國客人越來越多,因此不僅在招聘服務員時要求中韓文流利,而且在上崗前也要進行必要的培訓。
對此,大林商人聯合會相關人士表示,為進一步激活大林商圈和洞內居民和諧共處,圍繞這些問題,協會方面在組織培訓,以提升基本修養和服務水平。他還表示,大林的目標是,像首爾梨泰院一樣,成為一個不一樣的中國城。希望首爾市政府和區政府充分了解和關注大林,讓大林這支潛力股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另據了解,由加里峰洞肇始的中國人聚居區,正經大林逐步向附近的新吉洞、新大方洞、新林洞等地區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