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0月18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美國和日本最近正在上演一部親情劇,可以把這部劇稱為《美日一家親》,主角分別是前總統肯尼迪的女兒和日裔美軍太平洋艦隊新司令。
約翰·肯尼迪是美國第35任總統,也是美國頗具影響力的肯尼迪政治家族的一員。昨天,美國國會參議院批準了約翰·肯尼迪的女兒卡羅琳·肯尼迪出任駐日本大使,她將成為擔任這一職務的首位女性。
美國參議院當天一致同意批準總統奧巴馬提名的卡羅琳·肯尼迪出任駐日本大使,事實上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上月30日已經全體同意這一提名,只是最終的批準因為國會陷入國債觸頂危機問題的爭吵而延誤,人們認為即將成為下任美國駐日大使的卡羅琳·肯尼迪的優勢在于政治家輩出的肯尼迪家庭的名牌效應,以及她有利的人脈,而盡管缺少外交經驗,但她發出通過發揮自己與年輕人交流等方面的經驗來加強日美關系的強烈意愿。有外界觀察,和以往美國總統任命駐英國、法國以及日本大使類似,肯尼迪之女出任日本大使具有某些政治籌碼的意味。
肯尼迪之女何以“跨界”外交?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曲星:美國選擇駐外大使最根本的標準是,能不能忠實的代表美國的利益,能不能準確理解美國總統的意圖,能不能把美國總統的政策趨勢帶到現實中的外交行動,這是最根本的標準,至于這個大使本身有沒有相關國家的文化背景,有沒有相關國家的血統,并不是第一位的考慮。
顯然,在美國戰略重心東移,包括“亞洲再平衡戰略”的大背景下,與美國的傳統盟友日本有關的內容總會令人產生浮想。就在卡羅琳的人事案通過之前,美國主力艦隊——太平洋艦隊的日裔“新掌門”就引發了外界想象。
在美軍重返亞太的背景下,具有日裔血統的哈里斯成為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新司令,外界給予了密切的關注,而哈里斯是美國海軍軍銜最高的日裔將領。
1956年,哈里斯出生于日本的橫須賀港,父親是美國海軍軍事長,母親是日本人,而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是美國在亞太地區的主要軍事力量,它的管轄范圍管擴,涵蓋整個太平洋、印度洋海域,并且配有6艘先進的航空母艦。
美國媒體在報道日裔將軍哈里斯出任太平洋艦隊司令的時候并未提及中國,不過一些軍事觀察家就表示,從1907年美軍太平洋艦隊組建至今它的司令換了61任,包括這一次的哈里斯,但是日裔將軍出任這一軍的要職尚屬首次。
美國是否借“任命日裔將軍”強化美日同盟關系?
軍事專家王寶付指出,未來美國海軍、空軍60%的作戰力量,將部署在太平洋方向,因此,讓了解東亞、具有一半日裔血統的哈里斯出任太平洋艦隊司令,對落實美國的戰略重心東移將起到重要作用。
王寶付:美國人提出這樣的目標就是未來美國海軍、空軍60%的作戰力量要部署在太平洋這個方向,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哈里斯出任太平洋艦隊的司令,美國戰略重心東移肯定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同時,也要看到美國將軍的任命也好,人事的變動也好,雖然有日本的血緣關系,但是他是美國的將軍,不是日本的將軍,他是效忠和服務于美國的國家利益。哈里斯上任之后對美國的亞太戰略會積極進行推動,因為他了解東亞地區的安全形勢,可能更多的了解美國、日本,但是沒有哈里斯的任命,美日關系也會加強。
美國“人事令”如何體現亞太重心緊密相連?
曲星:無論是誰出任太平洋艦隊的掌門人,美國的重返亞太或亞太再平衡戰略,都是按既定方針來推進,更重要的是,亞太形勢出現的變化主要是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國家高速崛起,打亂了原來的力量格局,可能美國認為會對它帶來一系列挑戰,所以必須把相關的重要力量進行“再平衡”,把更多的軍事力量撥到亞洲來,與亞洲的崛起相平衡。這個血統背景也說明這一點。在談合作的時候,會有利于促進美國和日本的合作,但哈里斯有這樣的血統和文化背景,在處理一些棘手問題的時候,又成為一種心理負擔,他擔心別人說他過于親近這個國家,所以往往就要表現的比沒有這個背景的人更加強硬,反而不利于處理分歧。
然而除了容易令人產生聯想的“人事令”,今年初,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面臨與中國領土爭端和朝鮮的導彈核計劃之際,美國和日本開始著手15年來首次修訂《日美防衛合作指針》。有消息稱,2014年版的《防衛指針》將給原來限制太多的日本“松綁”,且為日本在西南諸島方向加強監視與防范中朝提供支持。
曲星指出,所謂西南諸島方向,就是指釣魚島。不過,日本在拼命引導美國,而美國卻是矛盾心理在作祟。
曲星:由于中國迅速崛起,日本感覺它在釣魚島跟中國爭奪的過程中,有點力不從心,所以它拼命想把美國的資產重心放到所謂的西南諸島,就是釣魚島附近。這對美國來說是一個非常矛盾的問題,一方面它作為日本的盟國,日本碰到了大的麻煩時,從條約義務上,美國有義務介入,另外一方面,美國知道中國是這一地區最重要的力量,如果是因為日本跟中國發生了沖突,這完全不符合美國的利益。所以美國是在這兩種戰略考量中,考慮一種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