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亞巴厘島12月2日電 世界貿易組織(WTO)第9屆部長級會議3日至6日將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舉行,長期停滯的多哈回合談判能否“解鎖”是會議最大看點。
多哈回合是2001年在WTO框架下啟動的一輪多邊貿易談判,旨在塑造更公平的國際貿易環境。這一史上規模最大的多邊談判涵蓋了農業、服務貿易、知識產權、爭端解決等多個領域和主題。據世貿組織估算,如果談判成功,每年將為全球經濟帶來500億至1000億美元的收益。
然而12年來,多哈回合走走停停,至今仍未達成全面協議。目前,談判的核心難點聚焦于農業等問題。美歐和日本等發達成員之間、發達成員和發展中成員之間在農產品關稅削減、出口補貼和農產品特殊保障機制等問題上分歧較大,導致談判陷入僵局。
多哈回合的長期停滯一度削弱了人們對全球多邊貿易體系的信心,世界貿易發展也因此蒙上了陰影。不過近年來,在全球經濟增長疲軟的背景下,多邊貿易體系的重要性凸顯,國際社會對多哈回合的期待有所升溫。
從當前看,即使談判各方能夠先達成一項縮水的“小多哈”協定,也對促進多哈回合談判“破冰”具有重要意義。令人揪心的是,會前傳出的消息顯示,世貿組織成員針對全球性貿易協定的先期技術談判未能達成協議,巴厘會議能否有所收獲尚未可知。
多哈回合談判不怕慢就怕站。全球多邊貿易談判牽涉廣泛,紛爭復雜,原本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如果長期裹足不前,勢必不利于全球貿易體系發展,最終導致多輸。
打破僵局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尤其是在農業問題上持強勢態度的發達成員應切實考慮發展中成員利益,為推動多哈回合取得進展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