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訊 據俄新網援引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4月14日公布的報告顯示,2013年亞洲和大洋洲的軍費開支名列世界前茅。該地區軍費增長3.6%。雖然非洲軍費開支增速更快,為8.3%,但是亞洲和大洋洲國防預算總額是非洲的8倍,高達4070億美元。
整體而言,2013年亞洲軍費開支幾乎約占全球所有軍事預算的1/4。如果說在許多西歐和中歐國家以及北美軍事開支減少的話,那么在亞洲和大洋洲則普遍呈上升趨勢。世界武器貿易分析中心主任科羅特琴科就此評論道:“在亞太地區存在東中國海和南中國海島嶼爭端。那里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所以這在客觀上迫使各國卷入軍備競賽。軍事開支攀升一直是可能發生沖突的地區的特色。所以軍備競賽從中國到新加坡一直都在進行。”
亞洲軍費開支增加最快的是阿富汗,為77%。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專家們認為,這是因為2014年底外國武裝力量撤出后,阿富汗政府要自己承擔維護國家安全的全部責任,必須為此作好準備。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日本研究中心主任基斯塔諾夫指出,2013年日本首次停止持續了多年的軍事預算的減少。
基斯塔諾夫解釋道:“在日本政府看來,這首先是因為國家周邊局勢的惡化。據日本分析人士、政治家和軍事專家的意見,朝鮮導彈與核問題似乎給日本構成很大威脅。第二個因素是中國的軍事實力不斷增長。據日本人證實,中國近年來軍費開支一直呈兩位數增長。日本人還說,中國公布的數據只是看得見的冰山一角。中國還有許多隱藏著的軍費開支,屬于不透明的。日本軍事預算的增加是對中國軍事實力增長的回應。當然日本周邊的整個局勢也在日趨緊張,既同中國存在領土爭端,同韓國的關系也不好。”
2013年最大武器進口國是印度、中國、巴基斯坦、阿聯酋和沙特。近年來印度和巴基斯坦購買攻擊性戰斗機的軍費一直呈增加趨勢。看來,兩國是希望這些戰斗機能幫助他們在可能發生的邊境沖突中獲勝。專家們還注意到,韓國在全球購武排名中名列第八。80%的武器購自美國。同時大部分是旨在擴大發現并消滅彈道導彈的可能性。
作為世界武器進口大國之一的中國,同時也逐漸將成為向全球市場推銷本國武器的大國。它逐漸排擠掉法國,躍居全球武器出口國排行榜中第四位。中國武器占全球市場的份額最近5年從2%增至6%。其中3/4出口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和緬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