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網絡雜志《外交官》日前發表助理主編卡里·凱克(Zachary Keck)的一篇題為“中國究竟為什么不對俄羅斯吞并克里米亞說重話?”的報道,主觀臆想地稱:中國或將俄羅斯的方法用于曾是中國一部分的遠東地區。香港中評社4月18日針對此評論稱,卡里·凱克自貶身價,以牽強附會之詞生硬將克里米亞問題套用在中國身上,其文章試圖煽動、挑撥中俄關系。
日本《外交官》雜志發表文章稱,俄羅斯吞并克里米亞,大多數新興國家都沒有批評俄羅斯。從某種程度上看,中國和印度還有些支持俄羅斯。有觀點認為,俄羅斯吞并克里米亞對中國在亞太地區的領土爭端有利。美國在亞太地區的眾多盟友和伙伴都擔心俄羅斯的行為會使中國更加“大膽”。
《外交官》雜志文章還稱,這種憂慮實際上是被夸大了。俄羅斯吞并克里米亞是削弱了國際社會長期堅持的“反對以武力改變疆界”的國際標準。實際上這對中國在東海和南海的領土爭端沒什么作用。東海和南海的爭議標的是人類不可生存的島嶼、巖石以及暗礁。
《外交官》雜志文章還挑撥稱,這不是說俄羅斯吞并克里米亞與中國不相干。事實上,中國未來可能應用這種模式、很可能用俄羅斯的方法對付俄羅斯。在俄羅斯人口稀少的遠東地區,最近這些年有相當數量的中國移民和投資。遠東地區的俄羅斯人口有740萬,而相鄰的中國東北三省卻有1.1億人,俄國人口的急劇下降還限制了莫斯科增加遠東地區人口密度的努力。遠東地區的一部份歷史上曾經屬于中國,就如同克里米亞歷史上也曾屬于俄羅斯。文章挑撥稱,考慮到遠東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中國有吞并遠東地區的強烈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