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羅斯之聲”5月6日報道,印度正在逐漸掌握最新導彈和太空導彈技術。4月底成功進行了不同類型的導彈發射,包括俄印聯合生產的超音速巡航導彈“布拉莫斯”以及自主研發的地空導彈 “阿卡什”。5月初又成功進行了高空攔截導彈(Prithvi Air Defence)和最新型空空遠程導彈“阿斯特拉”的試射。前者能擊毀敵方太空中的彈道導彈。
報道稱,印度也因此成為生產“阿斯特拉”這種威脅性武器的少數國家之一。要知道,目前只有俄羅斯、美國、法國和中國能夠獨立生產這種空空導彈。它能擊中水平線下的空中目標,使用軍事術語的話,就是能夠實施視距外打擊。
雖然印度國防部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專家們的成就讓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的同行們的成績有幾分黯然失色。但是印度火星軌道探測器“曼加里安”號5個月內已經走完了通往火星的一半路程。今年9月24日印度有望成為第一個火星探測器抵達火星的亞洲國家。迄今為止只有俄羅斯、美國和歐洲航天局開展火星研究。中國和日本發射火星探測器的嘗試暫時還未取得成功。印度專家在制定火星計劃時利用了非常新穎的方法。“曼加里安”號火星探測器進入地球軌道后利用地球引力作為一種獨特的“機弦”,它幫助把探測器發射到火星。此種方法大大減少了燃料的消耗。
報道還稱,美國航天局首席技術專家、火星軌道探測器“Maven”項目技術負責人Bruce Jakosky對印度科學家的發明給予了高度評價。這位負責人說:“我對印度人開始實施自己的火星計劃感到驚訝。他們把‘曼加里安’探測器先是送入了地球軌道,然后利用一系列導彈發動機的沖力,提升軌道的高度。最后一次沖力幫助探測器克服地球的引力,成功把它發往火星,就像炸彈從機弦中被射出。我認為,這是很聰明的解決辦法。”
值得指出的是,“曼加里安”項目總造價為73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5億元),而美國的“Maven”項目總造價為6.7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1.8億元)。“曼加里安”的主要使命是要回答火星上是否具備適合生命存活的條件。其中,是否存在甲烷就能證明或否定這一點。此外,印度探測器還要繪制火星表面地貌結構,研究火星氣候特性。
印度太空計劃起始于1962年,當時成立了印度太空研究組織。印度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1975年從蘇聯境內發射。2008年印度月球探測器“月船一號”發現月球上有水。2016年印度計劃向月球發射帶有著陸器的“月船二號”自動探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