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1日通過內閣決議案,決定解禁集體自衛權。當晚,日本正式在國家安全保障局下設立專門小組,以加快對行使集體自衛權相關法律的修改和完善工作,修改后的法律將于今年10月提交國會進行審議。
一些日本媒體和法律專家認為,下一步應該設立相關機制,對行使集體自衛權作出限制。
“首次上升為國家意志”
據共同社報道,該小組由內閣官房副長官助理高見澤將林、兼原信克帶領,分為聯絡部門與法律檢討部門,前者負責與相關部門聯絡溝通,后者負責研究與武力襲擊對策相關的法律問題,成員共30人。
由于日本現有法律都基于往屆內閣不得行使集體自衛權的政府解釋而制定,在解禁集體自衛權的內閣決議通過后,必須對相關法律進行修改完善。預計修改的法律將包括《自衛隊法》《周邊事態法》《應對武力攻擊事態法》等10多部。修改后的法律將于今年10月提交國會進行審議。
日本防衛大臣小野寺五典2日在考察陸軍自衛隊時表示:“為了切實實現國民對自衛隊的期待,將迅速開展對相關法律的修改工作。”自民黨副總裁高村正彥也強調:“法律的制定使集體自衛權的行使首次上升為國家意志。”
日本政府于1日通過解禁集體自衛權的內閣決議,確立了在行使集體自衛權問題上的基本方針,但受限于現有相關法律規定,日本自衛隊目前仍無法行使集體自衛權。
“需要多層限制機制”
共同社認為,就行使集體自衛權創立相關的檢查和限制機制將是一個優先事項;同時,首相安倍晉三可能被要求明確說明,如何在尊重憲法所倡導的和平主義的同時行使集體自衛權。
許多反對安倍做法的人士認為,安倍內閣應該尋求以修憲的方式解禁集體自衛權,即付之于全民公決,看看日本國民是否同意這一改變。然而,鑒于修憲的難度,安倍政府最終決定以修改憲法解釋的方式解禁集體自衛權。
日本同志社大學教授武藏勝宏認為,在解禁集體自衛權一事上,安倍應該尋求獲得國會參眾兩院的三分之二多數同意,而不是簡單多數。同時,政府應為派遣自衛隊到海外設置地理上的限制。
“除非出現特定的緊急狀況,日本無法行使集體自衛權,所以(安倍)政權只能做到其想做的一半事情,”武藏說,“盡管如此,我們需要一個多層的機制,以檢查集體自衛權行使的情況,因為一旦解禁,存在解讀憲法出現進一步延伸的危險。”新華社
質疑
挖空日本和平憲法
在許多批評者看來,解禁集體自衛權相當于“挖空”日本和平憲法,使其失去靈魂。
根據日本政府過去對憲法第九條的一貫解釋,日本行使自衛權僅限于本國直接遭攻擊后作為反擊的“個別自衛權”,且需同時滿足三個條件,即日本遭到武力侵犯、沒有其他合適手段可以排除侵犯、武力行使控制在“必要最小限度”。根據這一解釋,日本不得行使集體自衛權,否則涉嫌違憲。
然而,安倍內閣1日下午的臨時內閣會議通過了修改憲法解釋、解禁集體自衛權的內閣決議案。共同社說,一些法律專家認為,這相當于擴大了“必要最小限度”行使武力的范疇,其合法性存疑,可能威脅法律體系的穩定性。 林昊
民調
安倍內閣支持率跌破五成
據新華社電日本共同社2日發表的最新民調結果顯示,在通過解禁集體自衛權的內閣決議后,安倍內閣的支持率跌至47.8%。這是自去年12月以來,安倍內閣的支持率在該項民調中首次跌破50%。
在日本政府1日通過解禁集體自衛權的內閣決議后,共同社進行了緊急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安倍內閣的支持率較上月下降4 .3個百分點,跌至47.8%;而不支持率達40 .6%,是安倍內閣自2012年12月上臺以來不支持率首次突破40%。
另有82.1%的受訪民眾認為,政府在一個半月內就通過解禁集體自衛權的內閣決議“欠缺充分的討論”。同時高達73.9%的受訪者擔憂“集體自衛權的行使范圍可能會被擴大”,68.4%的受訪民眾認為應該解散眾議院,以“檢驗安倍政權是否依然受國民信賴”。
共同社分析認為,調查結果表明,安倍政府解禁集體自衛權的做法并未獲得日本民眾理解和認同。
回顧
安倍八年松綁“心結”
分析認為,為集體自衛權“松綁”一直是安倍晉三的政治“心結”,從2006年首次出任日本首相以來,過去八年他為此做足了功夫。
2006年以反恐名義“立名”
2006年9月26日,52歲的安倍晉三出任第90屆日本總理內閣大臣,是日本戰后最年輕的首相。
入主首相官邸三天后,安倍發表施政演說,強調要“建設新的國家”,并首次以官方身份首次提及解禁集體自衛權,原因是“反恐事件使國際形勢發生了變化,人們對日本為國際社會作貢獻抱以期待,是為了使日美同盟更有效地發揮機能和維護和平”。
2006年冬天,安倍推行政權改革,焦點之一是模仿美國設立“日本版國家安全委員會”,為此,“國家安全問題強化官邸機能會議”在11月倉促啟動,安倍晉三親任會長,他的幕僚向媒體透露,安倍將正式開始研究“行使集體自衛權”問題。
日本知名政治作家、《安倍晉三的人脈》作者水島愛一郎分析,“這是(安倍)為營造讓民眾容忍行使集體自衛權的潮流而邁出的第一步”。
2007年以日美同盟“探路”
對于解禁集體自衛權,安倍清楚美國的取態是繞不過去,為此他在2007年首次發表施政演講時就刻意表示,除了反恐的需要,同美國建立更緊密同盟關系也是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的重要原因。
2007年春天,安倍訪美,并將解禁集體自衛權作為與時任美國總統喬治·布什會談的內容之一。在會談中,安倍詳細向布什說明日本政府的計劃及步驟。為打消華盛頓的疑慮,安倍的幕僚提議,要緊緊圍繞加強日美同盟關系商談解禁集體自衛權。
不過,安倍的解禁計劃被國內政治打斷。從美國返國三個月后,日本于2007年7月舉行參議院選舉,安倍領導的自民黨慘敗。安倍重組內閣,并有意暫時放棄修改憲法、解禁集體自衛權等“安倍色彩”政策。然而敗勢難挽,2007年9月安倍突然宣布辭去自民黨總裁和內閣首相職務。
2012年-至今 以和平之幌“開道”
時至2012年冬,日本政壇選戰再起,12個政黨的候選人展開競逐,投入選戰的安倍提出一個“全套政策規劃”,核心內容包括修憲主張。
2013年2月15日,安倍在首相官邸召集專家會議討論創設日本版國家安全會議,會后消息指,解禁集體自衛權被提上日程,在會議上,安倍提到所謂外部“威脅論”,并以此作為解禁集體自衛權的重要理據。
同當年秋天的訪美行程中,安倍就其內政外交與華盛頓溝通,安倍再次就解禁集體自衛權向美方進行了詳細解釋,談及理據,安倍繼續大談所謂外部“威脅論”,還拋出一套新的“積極和平論”。
返國之后,安倍明顯加大了解禁的推行力度。2013年自民黨在參議院大選獲勝之后,安倍消除了參眾兩院“扭曲國會”局面。進入2014年,安倍下定決心不再放慢步伐,即便遭遇來自政黨和民間的強烈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