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每日新聞》8月7日報道,日本廣島大學助教石田雅春最新的研究顯示,日本在二戰中投降后不久,進駐廣島縣的美軍極有可能向廣島縣竹原市大久野島近海及豐后水道(日本九州島與四國島之間的海峽)南側丟棄過日軍的毒氣武器及部分有毒原料。
石田稱,已通過美國國立公文書館保存的美軍資料確認了此事。該資料上有美軍在1946到1947年向海中丟棄舊日本軍隊毒氣武器的記錄,但這之前的詳細情況則尚不清楚。石田表示,“這填補了歷史的空白”。
據報道,通過歷史記錄等雖能了解到1946年到1947年間大久野島舊日本陸軍毒氣工廠殘留的毒氣主要由英聯邦軍隊投棄到日本高知縣近海,但這之前美軍的處理情況則只能通過毒氣工廠原廠長的證言來片斷性的了解。
美軍資料顯示,美軍第41師于1945年10月6日進駐廣島縣,其附屬的化學部隊接替了英聯邦軍隊執行毒氣處理任務一直到1946年1月末。而1945年12月末的報告書顯示,美軍曾向大久野島近海傾倒過約113噸劇毒糜爛性毒氣“芥子氣”的原料硫二甘醇,以及約33噸的氰化鈉等共計5種化學物品。
另外,還有記錄顯示,美軍曾在1945年12月23日向豐后水道南部傾倒了廣島縣江田島市切串地區貯藏的4810枚芥子氣毒氣彈。此前美軍還計劃將芥子氣毒氣彈和毒氣“路易氏劑”丟棄到日本內海的七大水域之一備后灘中,但因會影響海上清掃水雷活動的進行時間,相關處理工作就被英聯邦軍隊接替了。
石田指出,“由于毒氣處理工作也是美軍占領計劃的一環,因此并未告知日本方面”。關于環境影響,日本東北大學環境生態工程學客座教授須藤隆一表示,“過去沒有發生過海底有毒物質泄漏造成的事故,即使泄露,有毒物質也會在海水中稀釋擴散,所以危險性應該是較低的。日本政府應該把握好過去的毒氣武器丟棄情況”。
據悉,1970年一名廢品回收者在對漁民在大久野島周邊獲得的氰酸毒氣彈進行拆卸時發生毒氣泄漏,最后造成28人死傷。日本環境省因此一直在向民眾呼吁,“發現可疑容器后不要隨意觸摸,應立即向當地警察局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