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20日報道,加拿大科學家開發的機器人憑借自己“三寸不爛之舌”,在路邊獨自請求搭車,用3周時間完成了橫跨加拿大的6000公里順風車路程。
這個機器人叫HitchBOT,由傳播系教授史密斯與澤勒研發。它以圓柱形舊啤酒冷卻器為身軀,用塑膠蛋糕保存盒罩住的LED燈板當頭,配以藍色發泡膠管制作的四肢。體態與身高1公尺、重6.8公斤的小孩相似。
報道稱,這一實驗的初衷是要證明機器人與人類之間是可以建立互信的。其研發者說,顯然成功了,人們對這個小家伙還是非常友好的,不知道在其它國家做這個實驗結果會如何。下面,我們來看看HitchBOT為什么能贏得人們的信任。
出發地:7月27日,從加拿大最東部新斯科舍省出發
目的地:加拿大最西部,英屬哥倫比亞省的維多利亞
公里數:6000公里
耗時:3周內
遇到好心司機:數十位
旅途經歷:坐過家庭便車,乘過船,也和加拿大的搖滾樂隊共同看了一段風景,也見過英屬哥倫比亞省的第一個民族,去過西雅圖,參加過維克維密康議事會,還和不列顛哥倫比亞的搖滾樂隊The Wild 一起聚會過。
長得呆萌
說話賣萌
人類怎能忍心不幫
首先要說明,這款機器人并不先進,就是一個連接了開源硬件的Nexus平板電腦。它看起來就像是樹膠垃圾桶、笑容LED板和黃色橡膠靴的結合體。如果你和它交流,它會讓你載它一程,也許還會讓你給它充會兒電。反正,大家都很愿意幫它忙—不幫怎么辦,它不會走路啊!這就是設計者的聰明之處。
HitchBOT,大腦袋,大眼睛,會大笑,還戴著黃手套,穿著深黃靴,一句話就是長得呆萌帥氣,引起人們內心的關愛之情,即使你知道它只是機器。要知道,本質上,只要長得像嬰兒的東西,都能給人可愛的感覺。可愛讓人放心,可以為其贏得人們的信賴,讓人們原諒它的小錯誤。
揭秘:設計機器人的外形是非常講究的,第一款和人們一起合作密切的機器人Baxter,就有一張大臉。而與人類長得太像的機器人會陷入恐怖谷理論—一個關于人類對機器人和非人類物體的感覺的假設,人們對跟他們有某程度上相似的機器人會產生排斥。而長得完全不像人類的機器人,比如美國BIG DOG機器人,看起來又會有不可預知的威脅。
不夠智能是機器人普遍的缺陷,如果能用可愛這個特點來吸引人們,讓人們更愿意和它們相處,讓人們愿意載它,給它充電,那也是極好的。
說話賣萌
人類怎能不信任
史密斯說他的團隊通過GPS和社交媒體知道HitchBOT在做什么,但只有司機能夠決定把它帶到哪里,然后在哪兒放下它。Hitchbot自帶坐墊,這樣它搭便車的時候就能輕易地坐在車上。此外,HitchBOT身上還裝有語言識別系統,能與人進行簡單對話。一旦好心的司機將它放上車,它就會與司機聊天,不過它的談資全部來自維基百科。
當問到旅行是否愉快時,加拿大的基思·坎貝爾女士說:“它會開起一個話題,但它看上去卻不是很有料的樣子。它也會聊天氣,并且知道剛下過雨。還會聊起宗教,會突然問我們是否相信上帝存在,有些跳躍,有點奇怪,但也非常可愛。能看出它是很努力地在聊天。”
來自亞伯達的馬修·貝瑞說,“當時我們正準備前往哥倫比亞省的戈爾登參加朋友的婚禮,正好看見載HitchBOT的司機正在亞伯達和卡爾加里的邊界線上找地方放下它。我們把它帶到了舞池,讓它跳真正的機械舞。棒極了!新娘很喜歡它。這就像是個精心策劃的驚喜。最后當新娘在婚禮上致感謝詞的時候,機器人突然插話說‘我喜歡交朋友’,所有人都笑了。”
揭秘:HitchBOT來自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一個名為“社交機器”的項目。從《終結者》、《I,Robot》等經典機器人電影里,我們可以看到,當人們思考人與機器人的關系時,第一個想問的問題是:“人類能否信任機器人?”但這次的研究者卻反其道而行,希望通過HitchBOT,發問:“機器人能否信任人類?”據報道,HitchBOT能否成功橫跨加拿大,得“仰賴同情心以及社會化協作”,而這其中也存在風險—拐賣兒童的新聞都不少了,拐賣一個機器人又有何難。
社交分享
人類怎能不湊熱鬧
在Instagarm(一款移動應用,能傳照片視頻)上,HitchBOT放上每個幫助過它的人的照片,講述著與那些大人、孩子們的點滴故事,也留戀每個給過它美好回憶的地方。從分享的內容來看,HitchBOT就是一個陽光、開朗、愛交朋友、熱愛旅行的呆萌大男孩。“我的旅途能否成功完全取決于沿途那些善良可愛的好心人,希望一路順風。Hitchbot在他網絡日記的第一頁寫到。”
HitchBOT擁有自己的Twitter、Instagram、Facebook帳號。它會在社交網絡上分享自己的旅程,到了哪里、遇見了誰。事實證明,這樣的做法,讓它變得人味十足。
揭秘: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的機器人專家希瑟·奈特認為,社交性是我們的自然屬性,我們不但喜歡與同類社交,與其他生物也是如此。事實上,作為一種社會生物,往往是我們的默認行為使機器人變得人格化。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利用機器人技術來促進人與人的交往。一些研究者已經發現,具有社交功能的機器人可以幫助那些有社交恐懼癥的人,它們可以讓這些孤獨者練習社交行為,以使他們走向真正的人類交往。
送禮物簽名
人類怎能傷害虐待
不過,HitchBOT的穿越之旅并非一帆風順。在經過了6000多公里的旅程之后,它的LED保護罩裂了,而且它的揚聲器也不太清晰了。
當然,HitchBOT沒有遭到人為破壞,更沒被拐賣,成功到達終點后,它身上還多了些各種奇怪的首飾,有貓頭鷹耳環,紅色的羽毛,還有一頂寶冠,更不用說人們在它身上留下的滿滿簽名了。
上述的坎貝爾女士,在旅途中還為HitchBOT準備了一頓“豐盛的午餐”:一些螺絲和一罐汽油,還送了一只狗公仔給它,因為HitchBOT曾在社交網絡上表達自己想要一個。多溫馨啊!
揭秘:卡耐基梅隆大學的倫理學家約翰·胡克說:從理論上講,傷害一個機器人并沒有什么不道德的。但是,如果我們將機器人看作社會實體,我們對它們的傷害也會讓我們感到不安。盡管機器人沒有生命,但有些人確實已經與他們的機器人結合在一起了。拆彈機器人Packbot的提供商iRobot公司經常收到士兵的返修要求。這些士兵拒絕iRobot公司為他們更換一個新的機器人。他們說:“不,我們要的是原來的那個。”這是因為,原來的那個機器人已經與士兵們有了共同的經歷,已經與他們“結合”在一起了。他們不希望他們的機器人“死去”。
2050年和機器人結婚?
英國人工智能研究專家列維,早就在一篇博士論文中發出驚人預言:科幻電影中人類和機器人相愛、發生性關系的場景,甚至人類和機器人結婚,都將于2050年左右在生活中成為現實。列維預言,美國馬薩諸塞州將會成為第一個批準“人—機器人”婚姻合法化的司法管轄區。因為馬薩諸塞州的法律比美國的其他州更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