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8月28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聲音的速度是每秒340米,超越聲音的速度一直是人類的一個夢想。比如,我們熟知的超音速飛機就被看做是20世紀最偉大的航空發明;但幾經波折,如今仍然沒有商用的超音速客機提供服務,原因就是技術難度太大。
不過,盡管如此,在軍事領域,高超音速技術,也就是超過音速5倍的飛行武器,已經在美國醞釀。根據美軍2011年11月的一次測試,這種“先進高超音速武器”預計能在35分鐘內飛行大約6000公里、也就是美國東西海岸距離的約1.3倍,且誤差小于10米。不過,日前美軍在的又一次測試這種武器的時候,卻出了問題,無奈在發射約4秒后,遙控爆炸摧毀了它。那么,高超音速武器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武器,背后的戰略意圖又是什么?
美國國防部25號說,美國陸軍在東部時間當天凌晨4點在阿拉斯加州測試一種研制中的高超音速武器時,由于地面人員發現飛行器出現技術故障,不得不在發射大約4秒鐘后遙控爆炸摧毀。
這一武器原本準備在阿拉斯加發射后,擊中位于夏威夷西南方約4000公里處的馬紹爾群島夸賈林環礁上的目標。五角大樓發言人莫琳·舒曼解釋,爆炸摧毀的原因,是為確保公眾安全。武器在起飛階段爆炸后,碎片散落在發射場一帶,事件沒有造成人員傷亡,軍方已就故障原因展開“廣泛調查”。
軍事專家葛立德認為遙控自毀實屬無奈:
葛立德:美國在實驗超高聲速武器方面面臨很多難題,而且這種武器的殺傷破壞作用是非常明顯的所以在實驗未能成功的情況下,它通過控制的方式使他自行的炸毀可以解決由于實驗失敗而導致的意外的傷害。
軍事科學院研究院姜連舉也認為此舉是最安全一種排險方式:
姜連舉:技術引爆是技術安全性測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當發現異常時一般都會引爆,所以說在這種情況下引爆是最安全的一種防范措施,否則發射升空后會造成更大的失控或災難。
姜連舉說,“先進高超音速武器”是美軍“全球即時打擊”項目的一部分。
姜連舉:高超音速武器試驗一直是美軍長時間堅持和發展的一個項目這幾年美軍也一直在作大量的這方面的試驗,一小時全球打擊能力,是他這次太空軍事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太空威懾的意義大于他的實戰意義。
不過盡管美軍投入了大量的研發力量,但遺憾的是,成功次數有限。軍事專家葛立德說,這項技術有三大難關:
葛立德:第一個就是要突破高超音速的發動機技術,現在很多國家都在試驗超然增壓發動機,但是這個技術還遠不成熟,第二個難關就是高超聲速飛行器的設計和制造,因為高超音速在空氣中飛行的話會導致啟動加熱,在飛行器表面會形成幾千度以上的超高溫度所以在氣動外形和加工工藝上要求特別高。第三個就是射程和精確制導的問題,目前射程上面都不是太遠,因為這個技術推進還沒有取得真正的突破,另外一個就是在高速飛行當中如何保持它的導航和控制這個也面臨著巨大的難關。
路透社報道稱,這次測試的失敗是“先進高超音速武器”研發計劃的挫折。不過,軍事專家葛立德認為,實驗失敗不會導致這一項目終止。
葛立德:這樣的發射不管成功也好失敗也好,這本身也是一種威懾,美軍以后這種試驗還會搞下去,因為這是美國軍事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武器嚴格說它是太空武器的一個組成部分雖然他是由陸軍來組織發射。現在美軍組織了一個龐大的科研隊伍實行全球一小時打擊能力和目標。
有美國智庫分析人員還表示,盡管今后10年內高超音速武器不大可能運用于戰場,但美國以外的一些國家已經在研發這種武器,顯示這一領域可能出現潛在的軍備競賽。不過,他相信美國現有的項目比其他潛在對手尖端得多。
葛立德:現在很多國家都在研制和試驗高超聲速武器,除了美國,俄羅斯,歐洲的一些國家像德國英國在航天發動機技術領域也有很多重大的突破,就連印度也有意研究五馬赫到七馬赫的高超聲速的導彈,關注這個領域的主要占率意圖還是奪取新一代的技術優勢,他最大的優勢在于速度靈活性和機動性的結合。
軍事專家葛立德還強調,這種軍事科技技術如果成功并且轉為民用將有著更加積極的意義:
葛立德:這項技術一旦被民間利用的話,對我們現在的航空航天的利用來說的話,歲外層空間的開發還是跨洲際飛行來說,都會帶來很多的便利的條件,如果得到合理利用,將會給人類生活帶來巨大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