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0月14日,美國馬里蘭州,美國總統奧巴馬與來自超過20個國家的軍方領導人舉行會晤,討論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戰略圖片
導讀:14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出席了由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登普西主持、另有21個國家國防部長參加的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行動國際軍事協調會議。
觀察人士指出,這次會議雖在一定程度上協調了與會各方的立場,但并沒有取得多少具體成果。未來,如何更有效打擊“伊斯蘭國”仍是擺在這些國家面前的艱難課題。
“協調員”頗感難堪
奧巴馬在會后表示,目前空襲的進展主要包括阻止“伊斯蘭國”武裝向埃爾比勒的進軍、奪回摩蘇爾大壩的控制權、消滅“伊斯蘭國”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境內的一些軍事目標和人員。
但奧巴馬的這一成績單并沒有鼓舞與會的國家對支持美國的空襲行動作出更有力的承諾。會前,有消息稱,土耳其同意開放其南部邊境的一個空軍基地來協助打擊“伊斯蘭國”行動,但隨后,土耳其官方又予以否認。
對于美國來說,目前爭取到盟友更多的實質支持顯得越來越重要。在打擊“伊斯蘭國”行動的2個多月中,美國共執行了大約2000次空襲任務,僅彈藥支出就接近1億美元。空襲固然摧毀了極端組織的不少武器裝備,但也耗費了自己的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不免讓美軍有些力不從心。
巴林、約旦、卡塔爾、沙特和阿聯酋參與了對“伊斯蘭國”的空襲行動,但數據顯示,阿拉伯國家和其他盟國對空襲的參與度并不高。
雖然美國不斷呼吁西方和中東盟友多出力,而自己扮演“協調員”的角色,但14日的會議并未在這方面達成實質性成果,這也使得美國這個“協調員”頗感難堪。
多國聯盟心思不一
奧巴馬稱已有近60個國家同意參加以美國為首的打擊“伊斯蘭國”的聯合行動,其中包括埃及、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等多個中東國家。
但分析人士指出,這個多國聯盟在分配作戰任務方面很難協調統一,各方都有著自身利益的考慮。如此一來,誰來執行空襲任務、空襲目標如何選擇、誰提供武器、誰提供情報,誰提供資金等問題都還停留在商談階段。軍事專家認為,“伊斯蘭國”武裝在與伊拉克政府軍以及庫爾德人武裝的交鋒中已逐漸占據上風,攻擊能力日益增強。
單靠空襲無法取勝
與美國當年發動伊拉克戰爭時的情況大為不同的是:奧巴馬一再表明,美國不會讓自身卷入另一場全面戰爭,美國如今應對“伊斯蘭國”威脅的綜合戰略中不包括派遣地面部隊參戰,而是以空襲為主。然而,僅靠空襲顯然無法鏟除“伊斯蘭國”。分析人士認為,無法控制轟炸的精確度是影響空襲效果的最大因素。
目前,“伊斯蘭國”極端武裝在伊拉克北部和西部占領大片地區,其中包括一些人口密集的城市。隨著空襲范圍的擴大,“伊斯蘭國”武裝分子逐漸潛入街頭巷尾。美國等如果展開狂轟濫炸,不僅無法對這些武裝分子造成致命打擊,還會讓無辜平民的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據報道,美國展開空襲以來,伊拉克境內的極端分子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成倍增加。
面對有人、有錢、有武器的“伊斯蘭國”,以登普西為代表的一部分美國軍方官員認為,應對現今最強大的恐怖組織,沒有強有力的地面行動扭轉不了局面。
顯然,要想戰勝力量不斷增強的“伊斯蘭國”,美國等還需拿出更好辦法。文/穆東
支招
伊朗“指點”美國打擊“伊斯蘭國”
美國針對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空襲行動難以取得明顯成效之際,伊朗官員14日通過美國媒體“點評”,稱單純依靠美國等國的空襲行動難以摧毀極端組織,而伊朗曾最早投入到幫助伊拉克打擊極端組織的行動中,在這方面有“豐富經驗”。
自詡“經驗豐富”
伊朗伊斯蘭議會議長阿里·拉里賈尼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節目主持人克麗絲琴·阿曼普爾采訪時說,空襲無法摧毀極端組織。
“我認為,僅朝(極端武裝人員)頭上扔炸彈不大可能摧毀他們,”拉里賈尼說,“恐怖分子不會因為轟炸而摧毀,你也不可能通過占領而終結恐怖主義。為了有效打擊他們,你必須選擇另一種方式。你們應該知道,我們(伊朗)在這方面有豐富經驗,因為我們事實上已經和他們(‘伊斯蘭國’)交過手。”
今年6月,伊拉克局勢因“伊斯蘭國”威脅而呈惡化之際,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精銳部隊“圣城軍”指揮官卡西姆·蘇萊馬尼被曝現身伊拉克。外界當時猜測,伊朗軍方高官到訪意味著伊朗可能在伊拉克幫助政府軍和什葉派武裝打擊極端武裝。
“我們在這場危機爆發初期就很早站到伊拉克人一邊,”拉里賈尼說,“我們不太希望宣揚這一點,不希望找媒體說我們為伊拉克人做了什么。但是,事實上,我們是在保護他們。”
敦促追溯根源
當被問及伊朗打擊極端武裝的“經驗”時,拉里賈尼不愿詳細透露,稱說太多容易讓“伊斯蘭國”知道,影響這一“經驗”的成效。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美國和伊朗雖然在打擊“伊斯蘭國”問題上有共同利益,但對于打擊策略各執一詞。伊朗總統哈桑·魯哈尼上月接受CNN采訪時稱,美國不考慮打地面戰,其領導的空襲行動完全就是“演戲”。
提及地面戰的必要性,拉里賈尼說,出動地面部隊是解決方案的“一部分”,“而且在地面戰斗的人員必須經驗豐富……不能像雇傭軍一樣。他們必須有足夠的動機去戰斗。”
按照拉里賈尼說法,少數海灣國家先前一直對遜尼派極端武裝提供支持,“‘伊斯蘭國’不是一個自行產生的組織,我們必須看到其根源,了解到一些大國……以及這個地區的部分國家對其產生負有責任”。
總部設在英國倫敦的“敘利亞人權觀察組織”說,科巴尼攻防戰13日處于膠著狀態,“伊斯蘭國”武裝已經攻入科巴尼中心地帶,占領一處主要建筑,把守城的庫爾德武裝逼到與土耳其接壤的北半區。至少9名“伊斯蘭國”武裝人員在13日激戰中斃命,包括3名自殺襲擊者,另有6名庫爾德武裝成員死亡。文/徐超
呼吁
法國敦促土耳其“開門抗敵”
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14日敦促土耳其開放邊境,以便支持敘利亞庫爾德武裝守住北部邊境重鎮艾因阿拉伯(庫爾德人稱科巴尼),同時呼吁各國加入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行動,提供必要武器援助。
科巴尼遭“伊斯蘭國”圍困將近一個月,外界普遍擔心,一旦這座城池淪陷,庫爾德人將被極端武裝屠殺。
奧朗德說,科巴尼情勢危急,“可能在任何時刻落入恐怖分子手中”,而土耳其“必須完全開放邊境”,允許補給和援助物資進入科巴尼,從而幫助敘利亞庫爾德武裝守住這座正在遭受極端武裝猛攻的城市。
敘利亞庫爾德武裝先前提出過類似請求,呼吁土耳其開放邊境以便轉運武器入境。不過,土耳其方面對于武裝庫爾德人一直心存憂慮,擔心這一行動將壯大庫爾德武裝并有利于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
土耳其境內的庫爾德工人黨試圖以武力在土耳其、伊拉克、伊朗和敘利亞交界處的庫爾德人聚居區建立獨立國家。
奧朗德還呼吁“所有相關國家”,包括沒有加入打擊“伊斯蘭國”的國際聯盟的國家貢獻力量,提供武器裝備等多種形式的援助。
“如果我們必須干預,就像法國已經決定在伊拉克采取的行動那樣,我們同樣需要向溫和的敘利亞反對派提供所有支持,所有必要幫助。”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