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實現日中首腦會談,日本政府已向中國方面提交了一個方案。該方案就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問題確認了日中雙方的立場,同時呼吁通過對話來解決問題。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希望在11月于北京召開亞太經合組織(APEC)首腦會議之際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首次會談,因而打算加速與中方的協商進程。
據日本《每日新聞》10月16日報道,據多名政府相關人士透露,日方提出的方案是,安倍在會談時將提出以下三點意見以求打破僵局:
(1)釣魚島是日本固有領土;
(2)但已知曉中國有自己的主張;
(3)力爭花時間通過對話解決問題。
為防止釣魚島周邊爆發偶發性的軍事沖突,日中兩國政府9月24日同意恢復有關實施“海上聯絡機制”的磋商。呼吁通過對話來解決問題,是為了緩和在周邊海域和空域的摩擦。
報道稱,兩國間的另一個焦點問題是參拜靖國神社。由于日本首相安倍無法明確表示不參拜,因此正在考慮由首相來重申繼承“村山講話”的方案。但中方擔心安倍在二戰結束70周年的明年會參拜靖國神社,因此至今未能找到妥協點。
據《日本經濟新聞》10月16日報道,9月29日,日本首相安倍在國會臨時會議上發表施政演說,值得注意的是使用了“穩定的友好關系”這一新的提法。這是安倍在國會發表的演說中首次提到日中“友好”,包括他第一次執政時期在內。
報道稱,現在安倍開始提“友好”,究竟是出于怎樣的目的?“友好”是中國喜歡使用的提法。為了在11月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之際實現首腦會談,安倍希望在不作出實質性讓步的情況下,向中國發出改善關系的積極信號。安倍的做法實際上已表明這一戰術。
報道稱,安倍從8月份就開始使用“日中兩國都需要靜下心來作出努力”的提法。去年末首相參拜靖國神社后,兩國從今年初開始在世界各地展開了相互攻擊指責的爭斗。而今雙方都已感到有必要停止這種爭斗。安倍直接向中國發出積極的信號,意在斬斷中日間不信任的鎖鏈。
另據《日本經濟新聞》10月16日報道稱,中、日、韓將于10月21日在北京舉行商討網絡領域合作的首次事務級對話。啟動包括中國在內的合作框架、提高網絡安全透明度有助于加深彼此之間的信賴關系。此外,基于日中和日韓修復關系的氣氛,此舉還有助于促成包括首腦會談在內的高級別對話。
中日韓在2008年12月召開的首次首腦會談中就推進網絡領域的合作達成共識,但受中日、日韓關系惡化的影響,協調工作陷入停滯。
報道稱,日本對據稱來自中國的網絡攻擊充滿警惕,但日本政府考慮到對雙邊關系的影響等因素,并未得出結論。預計在21日的事務級磋商中不會直接批評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