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國集團(G20)2014年峰會于11月15日在澳大利亞布里斯班召開,推動經濟增長、促進結構改革和加強風險防范成為這次峰會的三大目標。G20峰會的召開離北京APEC峰會結束還不到一周的時間。由于亞太地區在世界經濟中的發動機地位,以及兩場峰會在議題上的相關性,可以說,APEC北京峰會的成功舉行已經為G20布里斯班峰會取得成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G20已成為國際公認的討論世界經濟問題的首要平臺。但2010年后,G20并未能在有關世界經濟的重大問題上取得實質性進展,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首先,國際金融危機之后,G20成員國之間政治、經濟利益分歧增大,甚至完全相悖,各方很難達成一致。其次,地緣政治緊張態勢在G20峰會上對經濟議題形成嚴重干擾。最后,中美關系的停滯也對G20造成了負面影響。
但在今年的G20峰會上,上述影響因素有些得到了改善。主辦國澳大利亞從接過G20主席國之后,就積極與中國、美國等溝通協調,特別是與北京APEC峰會的議題對接。APEC峰會的主要議題,如促進經濟創新發展、投資與互聯互通和基礎設施建設、反腐等在G20布里斯班峰會上還被繼續討論。如果中國承辦2016年G20峰會,這些議題的落實將得到有效保證。而中美關系的改善也將有力推動G20的進展。尤其是這次APEC峰會期間中美兩國在氣候變化和減排問題上達成了重要協議,促進了G20成員關于能源問題的討論。
不過,阻礙G20發展的主要因素并沒有消失。中國和其他新興經濟體希望推動全球金融體系改革,落實IMF的份額改革方案;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及排他性跨區域投資和貿易安排;消除全球經濟合作中的地緣政治障礙,以對話方式和平解決烏克蘭、伊朗和敘利亞問題,反對以經濟制裁的方式處理國際爭端。但這些主張實現的可能性不大。
在北京APEC峰會上,美國是客場。美國對中國提出的議程確實給予了支持,但在會議間隙仍召開了TPP成員國會議。而在G20期間,美日澳三國舉行首腦會談,以美國“重返亞太”戰略和TPP為核心,加強在經濟和海洋安全方面的合作,意欲牽制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