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論普遍認為,中日恢復相關磋商是為了執行去年11月中日首腦會談時達成的意向。日本防衛大臣中谷元11日對共同社表示:“走到這一步應當積極評價,希望能在已有成果基礎上加以匯總。”不過最近日方的動作卻令人不敢對會談的結果有太多期待。據韓國《京鄉新聞》12日報道,日本政府準備將海洋相關經費大幅增加,而與中國的矛盾被指是主要原因。日本政府2015年海洋警備預算比去年增加50%,達到創紀錄的370億日元。日本國土交通大臣太田昭宏11日與日本副首相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郞討論了相關預算問題,并同意有必要增加日本海上保安廳的巡視船和飛機。
日本TBS電視臺12日稱,由于中國不滿安倍政權對歷史問題的認識,依然在對日關系方面采取慎重姿態,這次協商也以保密方式進行,能否取得實質進展依然不透明。原《產經新聞》記者木村正人通過博客指出,日中海上聯絡機制不過是雙方“借以獲得消息的機會”,不可過分期待。
《產經新聞》揣測,中國對日本的政策是“邊接近邊挑釁”。文章稱,雖然重啟海上聯絡機制磋商是自去年11月日中首腦會談后持續出現的日中破冰舉動,但自去年年末以來,中國軍方在包括釣魚島在內的日本周邊領空、領海活動又趨活躍。中谷元9日在記者會上也指責“中國海軍在太平洋的進出次數有增加傾向”,并稱“今后中國會在擴大活動領域的同時,進一步趨向活躍”。
《環球時報》記者在日本防衛省網站看到中谷元5日致防衛省職員及自衛隊的新年講話,他指責中國“侵犯日本領海”,批判中國劃定東海防空識別區,還提及中國戰斗機“非正常接近”日本戰機。中國國防部12日在其網站首頁列出“新聞事務局就日防衛大臣新年講話答記者問”的標題,稱中谷元的新年賀詞是對中國軍隊的侮辱,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是中國作為主權國家擁有的權利,中國軍隊在相關海空域的活動完全正當合法,日本防務部門領導人罔顧事實,老調重彈,渲染“中國軍事威脅”,“中方對此表示堅決反對”。
路透社稱,這是中方第一次對日本新防衛大臣進行批評。中國國防部的批評凸顯兩國關系的脆弱性。文章將日本拒絕反省侵華戰爭稱作中日關系的“硬傷”。
日本《現代》雜志副總編近藤大介日前撰文指出,2015年的日中關系或許將和去年同樣,成為動蕩和混亂的一年。“中國將利用戰后勝利70周年,強調日本是敗者,中國是勝利者,中國將代替日本成為亞洲盟主。但是日本不承認中國是二戰的勝利者”。
12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在答記者問時駁斥日本政府9日通過的政府答辯書內容,稱中日就處理和改善兩國關系達成四點原則共識的內涵和指向是明確的,日方對此“是清楚的”,指出“日方必須信守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