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電 據外媒16日報道,《查理周刊》襲擊案發生后,法國當局日前下令取締仇恨言論、反猶太言論和贊揚恐怖活動的言論,至今已逮捕數十人。當局的做法開始讓外界質疑法國政府是否掀起了“文字獄”,在捍衛《查理周刊》言論自由的同時,卻侵犯其他人的言論自由。
當局逮捕54人
《查理周刊》在事發后出版的新一期周刊熱賣,在短時間里售罄;該周刊14日發售70萬份,最終印刷500萬份。平時,這份銷量在下降的周刊印刷量僅為6萬份。
法國總統奧朗德15日說,遇襲的《查理周刊》已獲得“重生”,其價值觀將活下去。
與此同時,襲擊案發生后,法國當局下令檢察官取締仇恨言論、反猶太言論和贊揚恐怖活動的言論,至今已逮捕54人。其中包括多次涉及種族歧視、反猶太言論的著名喜劇演員迪厄多內。
不過當局的做法,開始讓外界質疑法國政府是否掀起了“文字獄”,當政府在捍衛《查理周刊》言論自由的同時,卻侵犯了其他人的言論自由,疑有雙重標準。
迪厄多內的一名代表律師就稱,對這個言論自由之地發生這種事件感到“震驚”。
與言論自由精神相悖
法國去年11月14日通過反恐法之后,司法部門在這一特殊時期開始進行對這一法律的首次實踐。在巴黎人質危機結束前,內政部長卡澤納夫曾表示,在網上發布涉及恐怖主義的煽動性言論,視情節可判處五到七年有期徒刑。
在一些西方學者看來,法國當局的這一行動無疑是與法國言論自由精神相悖。美國布朗大學政治科學系助理教授古勒維治表示,法國當局的大規模拘捕行動無疑是與《查理周刊》慘案發生以來各方紛紛發聲支持言論自由的輿論大環境相沖突,特別是在巴黎剛剛結束了一場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各國政要紛紛參與其中的呼吁保護言論自由的游行之后。
他認為,法國的政治階層中充斥著偽善和短視的機會主義者,政客們只會瞅準時機加入到支持言論自由的大游行隊伍中去,至于言論自由的準則本身,他們向來都不怎么在乎。
各國嚴防極端思想
英國首相卡梅倫與美國總統奧巴馬日前在英國《泰晤士報》發表聯合聲明,宣稱要統一陣線,對抗極端主義者及其扭曲的意識型態所帶來的威脅。
他們在文章中說:“不管是面對單獨的狂熱分子,或是卡伊達、伊斯蘭國、博科圣地這類恐怖組織,我們都不會向極端分子屈服。我們會擊潰這些野蠻的殺手,還有他們扭曲的意識型態。
“若放任這種嚴重侵犯國際法的行為,我們都將為后續的動蕩所苦。若能團結一致,堅定回應,我們必能傳遞一個訊息:就像俄羅斯試圖吞并烏克蘭的時候那樣,國際社會將不會袖手旁觀。”
在柏林,德國總理默克爾誓言加強安全措施,應對武裝分子的威脅。她強調,德國將不會受任何極端思想的分化。
法國近日發生多起襲擊事件。武裝分子7日襲擊《查理周刊》雜志社巴黎總部,造成12人死亡、11人受傷。9日,兩名嫌疑人庫阿希兄弟逃至塞納-馬恩省達馬爾坦昂戈埃勒市,在當地一家企業內與警方對峙數小時后,最終被擊斃。該襲擊事件引起法國民憤,多地民眾舉行抗議活動,聲援《查理周刊》并表示支持言論自由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