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統普京考慮給每個遠東居民免費分土地。”俄媒26日爆出的這一消息,似乎透著俄羅斯地廣人稀的“任性”。然而對這個國家來說,1/4耕地處于閑置狀態卻正在成為俄羅斯的發展之殤。眼下日益嚴峻的經濟形勢讓俄羅斯人開始認真考慮把這些長久撂荒的土地用起來。這被稱為俄羅斯的“新土地改革”。他們希望將100多年前“西伯利亞成功的土地改革”復制到遠東地區。但不論外界還是俄羅斯自己,對此都還有些疑慮。開發遠東,似乎少不了中國人的身影。但知情人士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事實上,韓日在這里的發展早已步步為營,非常扎實。看起來,“21世紀俄版北大荒開發”將有精彩故事上演。
免費分土地,中國人受益?
在26日的政府工作會議上,俄羅斯總統普京對俄遠東地區土地的“無償分配”議題進行了討論。普京認為,盡管方案需要論證,但總體上支持這項倡議。5天前,該建議由俄總統駐遠東聯邦區全權代表特魯特涅夫提出。具體內容包括國家準備將遠東地區土地無償分發給每個當地居民,每人1公頃,條件是必須為俄羅斯籍公民,有如何開發所獲得土地的十年規劃細則,并出具資信證明。據悉,該計劃可能于年內實施。
俄新網26日援引普京的話說,土地獲得者自行決定作何用途,可以從事農業生產、林木栽種、建狩獵場和建康復療養地。政府應提供低息貸款、稅收優惠等扶植措施。“分配土地在俄羅斯也是一件新鮮事”,中國社科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研究員聞一2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俄羅斯政府希望以此引起全國對遠東地區的關注,將生活在俄羅斯歐洲部分的居民吸引過去。現在遠東發展還不理想,千說萬說,沒有人總不行。
俄羅斯《獨立報》報道說,這一建議得到遠東地區居民和當地官員擁護,但俄羅斯國家安全新威脅和新挑戰研究中心主任蘇哈連科說,因為經營廢棄的農田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這是當地居民無力做到的。因此這些土地極有可能轉租給中國移民,“這是該計劃最危險的方面,屆時國家將成為輸家”。
俄羅斯地區問題研究所專家茹拉夫廖夫對此持不同看法。他對俄羅斯《報紙報》說,中國人在遠東地區不是人口擴張,這些人中多數是季節性移民,到當地從事農業生產。他們并不愿意長期移居寒冷的俄羅斯土地。在中國的技術和資金幫助下,當地農業可以得到很好發展,從而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空地多到“把你嚇趴下”
聽到政府打算“向遠東居民免費分配土地”的消息,《環球時報》記者的俄羅斯朋友伊萬27日在電話另一端感慨:“遠東開發終于有眉目了。”伊萬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講授國際關系,對俄中關系了如指掌。他在電話里對記者大聲嚷嚷:“俄羅斯地廣人稀的狀況估計完全出乎你們中國人的想像。俄羅斯到底有多少土地等待開發?雖然我說不出具體數字,但你可以轉告你的中國朋友,這個數字肯定大到足以嚇倒他們。對,會把他們嚇趴下。”
這個“能把人嚇趴下”的數字從俄羅斯媒體的報道中可窺一斑。據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報道,目前俄羅斯全國的農業用地總面積約1.68億公頃,其中1/4的耕地處于閑置狀態。俄羅斯人口主要集中在其領土的歐洲部分,75%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大片未開發和被荒置的土地多集中在西伯利亞和遠東。聞一說,俄羅斯土地最多的地區在西伯利亞一帶,600萬平方公里土地,但每平方公里只有116人,是真正意義的地廣人稀。俄遠東發展部部長加盧什卡26日對俄羅斯《生意人報》說,現在遠東地區總人口為600萬人,約占俄全國人口的5%,卻擁有全國36%的土地。其中國有土地面積達6.14億公頃,大量土地處于荒蕪狀態,這是一種嚴重浪費。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長年在俄羅斯學習和工作,對俄羅斯土地的博大與荒蕪有著親身體會。當北京至莫斯科的國際列車經過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時,兩側長時間看不到道路、耕地和村莊。車窗外緩緩移動的通常是人跡罕至的原始森林或從未開墾的處女地,完全看不到人類活動對大自然的影響。近20年來,在全球城市化浪潮的影響下,一些在蘇聯時期曾經一度繁榮興旺的村莊如今已經人去村空,滿目荒涼。城市與城市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肥沃的黑土地就那樣安靜地閑置在那里,一草一木彌漫著原始林地的味道。若沒有偶爾閃現的養蜂人,它們仿佛早已與人類文明隔絕,或被21世紀忘掉。
俄羅斯也并非完全漠視大量空曠土地可能蘊含的資源。1906年至1913年,俄國政府曾大規模開發西伯利亞地區。舉措之一是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同時進行以俄羅斯民族為主的人口大量東移。沙俄時期斯托雷平擔任總理后,開始在當地實施土地改革。政府加大對前往這一地區移民的投資力度,為遷徙者提供各種優惠待遇。這一措施實施后3年,西伯利亞移民人數即超過 150 萬人。移民運動的空前高漲有效緩解了西伯利亞勞動力匱乏的狀況。在實施土地改革以后,昔日的荒野變為國內主要農牧業基地。
俄羅斯《生意人報》26日也提起這段“俄羅斯歷史上曾經成功的土地改革”,稱這一經驗讓西伯利亞地區經濟和社會得到飛躍式發展。近年來,該地區的居民數量增加153%,300萬農民種植政府提供的土地,當地的畜牧業發展步伐甚至超過俄羅斯的歐洲部分。該報說,現在俄羅斯希望這一經驗在遠東再次取得成功。
俄新土地改革能否成功
今年3月1日,俄羅斯大規模修訂后的土地法將開始生效。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說,專家將之稱為“新土地改革”,實際上,這是俄羅斯最終決定采用某些辦法來處理國家、地區以及地方自治機構的大量荒野空地。據估計,新規將令公民獲得土地以滿足建設花園別墅等需求更容易。該報道稱,重要的是,最好不要像“藏品”一樣空置土地。
不過與這種調動個人積極性解決土地荒置問題相比,開發遠東顯然更具規模。大概6年前,俄羅斯曾積極策劃遠東開發,政府專門為此設立“遠東開發部”。但不知到底出于何種原因,遠東開發計劃后來一直處于冷凍狀態,并沒有邁出實質性的步伐。對于遠東開發方案停擺的原因,俄政府一直沒有明確說法。外界的猜測則五花八門。一種說法是在烏克蘭危機發生前,俄羅斯的發展方向是面向歐洲,因此不急于開啟東部開發計劃。另一種說法則是俄政府擔心“錢多人多的中國對遠東的影響力過大”。這其實是俄羅斯的“中國通”們向政府獻計獻策的直接后果。在《環球時報》記者參加的一些俄中合作研討會上,俄方的中國問題專家總是“習慣性地”擔憂“引進中國投資的危險性”。
聞一2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蘇聯在赫魯曉夫時期也曾在遠東地區墾荒,但沒有成功。因為這里土地太過遼闊,交通不發達,而且氣候條件惡劣。遠東地區的生活水平和教育方式與歐洲地區差距很大,生活在歐洲地區的人并不愿意為了一點土地去遠東生活。
眼下,這些阻礙土地開發成功的因素依然存在。一名長期在俄羅斯學習的中國學者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對俄羅斯人而言,土地原本就是不太值錢的東西,俄羅斯人對這樣的新禮物未必買賬。前不久俄聯邦一個州曾以每公頃土地幾十甚至十幾美元的租價吸引投資者。可以看出,眼下俄政府積極討論遠東開發是情勢所迫。在經濟危機日漸惡化的背景下,俄政府不得不把國家發展戰略從歐洲轉向亞太,開始認真考慮遠東開發。這是遠東地區重啟開發進程的核心推力。
俄羅斯衛星新聞網報道說,俄羅斯地區發展國際中心副主任斯托利亞洛夫認為,這些荒地應該進入到經濟流通中。這樣不僅可以為俄羅斯供應農產品,還可以向世界其他國家出口,因為這些土地都非常肥沃。俄社會經濟項目研究所主任斯米爾諾夫說,現在國家從這些土地上什么也得不到。開發后經營者將向國家交稅,然后建房,這樣又有了不動產稅等。“對于國家來說,這是一個只贏不輸的想法”。俄羅斯衛星新聞網稱,專家們認為,即便當地人口狀況得不到改善,也能給當地預算帶來益處。
“中國人不能只賺到種地錢”
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援引俄經濟學家涅科拉索娃的話說,現在中國對俄遠東地區經濟具有重要影響力。中國在阿穆爾州、濱海邊疆區、猶太自治州和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建立了34個中國特區,投資達30億美元,超過莫斯科10億美元的投資。目前這一地區有數十萬公頃土地租給中國和韓國的企業家。
黑龍江對俄農業產業協會會長李德民2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俄羅斯開放遠東地區,除中國和韓國之外,日本、美國、新西蘭等國都已經進入。此前有報道稱,去年11月朝鮮領導人金正恩特使崔龍海曾專門訪問俄遠東地區,希望加強與該地區的農業合作。朝鮮計劃租用遠東10萬至15萬公頃的農業用地。
李德民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韓國和日本在遠東的發展步步為營,非常扎實。韓國對遠東地區的開發是協會組織,國家資金進行支持,實力非常強大。而日本則在精細農業上優勢明顯。他說,“我擔心到最后中國只掙到種地的錢,而整個鏈條上游的錢全部給了韓日,中國企業淪為二等公民。所以中國企業參與遠東開發時,一定要了解俄羅斯當地的法律和相關規定,各級政府也要頭腦清醒,有統一的規劃和秩序,不能一窩蜂全上,從而錯失這輪機會”。
長期在俄羅斯學習的中國學者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對中國投資者而言,參加遠東開發是不錯的選項,但中國投資者也應看到,遠東地區是高寒凍土地帶,氣候條件惡劣,可用于農業開發的土地相對較少。此外,當地公路建設和維護成本都很高,礦產和能源開發成本也相對過大。更重要的是,俄政府方針政策的穩定性并不太高,官員的政治意志常常是影響投資開發的晴雨表。因此,對相關法律問題及當地政府環保政策方面的功課必須事先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