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歐洲議會全體會議以壓倒性票數,通過一項非立法性決議,反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決議稱,中國仍沒有資格獲得這一地位,而且沒有理由放松針對中國的反傾銷規則。多年以來,我們送錢送禮送項目,目的就是兩個一個是讓人民幣國際化,另一個就是這個市場經濟地位,但從美國也好歐盟也罷,卻始終對我們無比苛責,一直不同意給我們這個認定。有人罵了,說這是歐盟的保護,是惡心中國。其實吧,我也很苦惱,因為公司也不承認我是時代先鋒,中國的脊梁。那么問題來了,是人家難為你呢,還是確實不行。
從歐盟的5大標準看,第一,中國政府肯定會影響企業的運作決定,第二,以前全民所有制經濟的遺留問題依舊嚴重,比如東北仍然還是計劃經濟主導,國企也在與民企的競爭中日益壯大,第三,會計準則,反正連上市公司的財報都經不起推敲,第四,公司破產監管和財產權利保護框架下運作,財產保護相當脆弱,第五,企業是否以市場匯率標準進行貨幣換算?這條更不用說了,顯然不是。所以說我們什么時候不再搞刺激,不再搞振興計劃,想換匯就能換到的時候,不再忽悠為國接盤,4000點才是牛市起點的時候,再談市場經濟地位吧。
那么如果不要這個稱號,會有什么關系呢?首先要明確,市場經濟地位是反傾銷調查確定傾銷幅度時使用的一個重要概念。簡單說,如果你被認定是“市場經濟”國家,那么在進行反傾銷調查時,就必須根據該產品在生產國的實際成本和價格來計算其正常價格;如果是“非市場經濟”國家,那么人家就要考慮了,你的成本不會被考慮,而是要給你找個替代國,用這個替代國的成本來代替你的成本,來判定你到底有沒有低于成本價傾銷,比如90年代,歐盟對中國的彩電反傾銷,就是將新加坡作為替代國來計算我國彩電的生產成本。當時,新加坡勞動力成本高出中國20多倍,中國的產品自然被計算成傾銷。所以如果中國沒有市場經濟地位,那么歐盟也好美國也罷,隨時可以抓我們傾銷,然后罰款,而且幾乎一抓一個準。新加坡也好日本也罷成本當然比我們高的多。
那么我們到底還要不要這個認定?我們一直在努力但似乎從未有突破,歐美人確實壞,他們不愿意讓我們順利崛起,所以制造各種各樣的阻力,當然站在他們的角度來看,也是正常,畢竟不希望自己的財富外流。大量跟中國的逆差,讓本就困難的歐洲經濟更加舉步維艱。更重要的是歐洲跟美國還不一樣,全球最著名的科技公司都在美國,美國代表了未來勢力,而歐洲除了德國的機械制造,法國的消費品,英國的金融其他國家還有什么?而這些全部都在被中國挑戰。所以他們會想盡一切辦法,阻礙中國貿易發展,比如提出的那五個標準,看看最后一個,市場匯率標準進行貨幣換算。即使前面4條都實現了,這個恐怕也很難實現。中國特殊的結匯制度讓整個經濟陷入了一個怪圈,人民幣前十年外升內貶,完全不在一個水平面上,所以如果要讓企業市場匯率換匯,就要意味著放開人民幣資本項目下可自由兌換,也就是說你要換美元,不必再去走貿易項目,隨時到銀行就能換匯了。美死你,那么中國這么高的房價,隨便把房子一賣,把錢換成美元(現在是你想跑,但錢跑不了),然后全都移民了。兩三百萬美元(北上深一套100平米的住宅價格),足夠在美國踏踏實實的過上下半輩子了。所以,歐盟提出的這個標準我們無論如何也達不到,如果這個口子一開,錢就都跑了,整個資產泡沫就會瞬間崩塌。這就好比,小夫妻見家長,但家長不同意,然后問要怎么你才同意我們在一起,除非等我死了。更多最新數據分析報告、行業分析報告、市場分析報告、市場調研報 告、市場調查、市場調研、行業分析、調研報告請訪問靈核網。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