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房、修路、建筑物升級改造,中國建筑商正在頻繁簽訂歐美訂單。
6月2日,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CHINCA)在第七屆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上發布《中國對外承包工程發展報告2015》(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數據顯示,中國企業歐美訂單合同額在過去一年出現飆升。
《報告》指出,2015年,中國企業在北美簽訂承包工程合同額飆升了73.6%,其中房屋建造為業務主流,涉及交通改造升級的新業務趨勢也開始浮現。在歐洲,電信類合同額快速增長,新簽合同額增長42.4%,占到全部合同額的43.6%。
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秘書長辛修明表示,美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市場成為2015年度中國企業對外承包工程的十大市場。
總體市場占有率列各國之首
2015年,中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仍然保持了較快增長,年度完成營業額1541億美元,同比增長8.2%,新簽合同額2100億美元,同比增長9.5%。65家CHINCA會員企業進入全球最大250家國家承包商榜單,并以17.2%的總體市場占有率位列各國之首。
加速布局全球基建市場、打通資金瓶頸是重要舉措,也是各國政府努力的方向。
2014年,澳大利亞布里斯班舉行的G20峰會決定成立全球基礎設施中心,進一步促進各國政府、私營企業和金融機構開展合作,完善國際基礎設施市場的融資運作機制。2015年土耳其安卡拉舉行的B20峰會,強調了基礎設施資產證券化對解決融資瓶頸的重要作用,建議政府提升基礎設施投資的生態系統,尤其重視吸引社會資本投資基礎設施。
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張向晨指出,當前世界各國對基礎設施的需求旺盛,但又普遍存在建設資金籌措難的問題,如何破解融資瓶頸是重要課題。目前,中國政府通過設立專項優惠貸款、成立專項基金、倡議設立金融機構等方式對全球基礎設施建設給予支持,鼓勵企業創新融資模式,打通建設資金瓶頸。
《報告》數據顯示,近年來,對外承包工程企業在鞏固亞洲和非洲傳統市場的同時,不斷加大對新市場的開發力度,在歐洲、北美洲業務增幅均超過200%,2015年完成營業額占總營業額的10.7%,創下五年來新高。中東歐市場業務從無到有,經營規模不斷擴大。通過并購當地知名企業的方式,中國企業進入了西歐、北美、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市場。
基建出海還需提升產業鏈
相對歐美企業,中國企業啟動“走出去”步伐較晚,只能通過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轉移的方式慢慢挖掘歐美市場。
《報告》指出,在北美市場上,中國企業的主要業務是房屋建筑,而現在交通設施升級改造等新業務成為新趨勢,在歐洲市場,電信、房地產建設、制造加工設施建設等業務獲得較快發展。
“最近五六年,是中國對外工程承包發展非常迅速的一段時間,可以說工程建設領域,中國企業是NO.1,效率高、成本低。”一位對外工程承包方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但是問題在于,在一個競爭的國際市場上,中國企業還處在比較低的產業鏈層次上,所謂‘中國企業掙的都是苦活錢’,而圖紙設計等較高端環節,還是歐美的設計院更為主流。”
“在非洲,也經常遇到圖紙是按照歐洲標準設計的項目,對于中國配套方企業來說,這就比較‘痛苦’,而設計方是中國設計院的項目,起碼溝通會比較方便,”一位對外工程配套方人士說,“發展中國家市場風險較高,而且較好的項目經常被歐美企業先‘挖走’,因為歐美企業在當地起步很早,已經實現了‘本地化’,除了高管,基本都是本地人,因此項目掌控力較佳。”
不過,一個好現象則是,在中國企業高漲的全球基建速度之下,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來尋求與中國企業的合作,一起“走出去”。
“跨國公司往往已經建設了較為完備的組織分支以及實現了較好的‘本地化’,因此已經具備與當地合作的方法、基礎,這是中國企業與之合作再攜手走進當地的優勢,”霍尼韋爾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盛偉立表示,“從合作方法來看,可以通過一起競標,獲得一些大的競標機會。”更多最新數據分析報告、行業分析報告、市場分析報告、市場調研報告、市場調查、市場調研、行業分析、調研報告請關注靈核網。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