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2013中國工業經濟行業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發布會暨社會責任評價指標體系發布儀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來自20個省市自治區,涉及電力、煤炭、鋼鐵、石化、有色、礦業等87家行業企業集中發布了本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據悉,這87家發布單位主要通過中國工經聯主席團單位自愿報名、全國性工業協會(聯合會)及省(區、市)工經聯推薦和專家評估相結合的方式產生,數量為歷屆最多。發布企業中,中央企業27家,地方國有企業41家,民營和外資企業19家,其中48家企業為2012年中國500強企業。
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名譽會長顧秀蓮出席會議。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工信部總經濟師周子學、國家安監總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黃毅、人社部勞動關系司司長聶生奎等出席會議并作重要講話。
李毅中會長在講話中談到工業企業社會責任時表示,以清潔生產和集約增長為內在要求,是企業要履行的責任。他說,多年來我國工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保持在40%左右,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接近50%。然而,我國工業增長仍然過度依賴物質資源投入。“2012年能源總能耗折36.2億噸標準煤,占全球的20.5%,創造了全球10.5%的GDP。” 李毅中認為,我國不能重走先行國家無節制使用能源資源的老路。
李毅中還提到了國企和民企的改革問題。他認為,國企和民企改革都沒有到位,特別是民營企業。“民企有一批是從國有企業中脫胎出來的,不可能在一夜之間轉換機制。”李毅中建議,國企和民企要優勢互補,不要相互挑毛病,要包容發展。大企業要牽頭帶動中小企業發展,完善行業產業鏈。“打造行業產業鏈,不要貼‘所有制’標簽。”
隨后,會上發布了《中國工業企業社會責任評價指標體系》、《中國工業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星級評價組織管理辦法》和《中國工業行業企業社會責任發展五年(2008-2012)回顧及趨勢展望》。
此次會議由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主辦,國家發改委、工信部、人社部、環保部、商務部、國務院國資委、國家質檢總局、國家安監總局八部委指導,中國煤炭、機械、鋼鐵、石化、輕工、紡織、建材、有色、電力、礦業等十家全國性行業協會(聯合會)共同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