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的“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戰略”已經快步實施。近一個月以來,四川省接連出臺支持綿陽、廣安、瀘州等地的政策措施,培育全省新的增長極。
6月25日,四川省政府下發《關于加快推進綿陽科技城建設的指導意見》和《支持綿陽科技城加快建設政策措施》、《支持川渝合作示范區(廣安片區)建設的實施意見》。6月26日,四川省政府下發《關于支持瀘州市推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意見》,7月1日,又出臺《瀘州市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發展規劃(2012~2015年)》。
不僅如此,今年3月,四川省還爭取到國家發改委批準設立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這是我國目前為止唯一的國家級資源開發類試驗區,成為四川實施多點多極戰略的重要平臺。目前正在制定《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
長期以來,無論在地區生產總值上,還是在財政收入和固定資產投資方面,成都幾乎都占四川全省三分之一強。2012年成都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138.9億元,是緊隨其后的綿陽市的6倍。成都“一城獨大”的現象依然難以改觀,而且差距越拉越大。
西南交通大學區域經濟和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賓表示,沿海經濟強省除了實力強的省會城市之外,還有一批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市來支撐。2011年,江蘇13個地市中GDP過千億市有12個、超過兩千億的有9個。同處西部的陜西,11個地級市中有一半GDP過千億。因此,沒有市州經濟的整體崛起,四川就難以實現由經濟大省向經濟強省的跨越。
今年四川省“兩會”將“構建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格局”確定為未來5年工作重點。“多點”就是要做強市州經濟梯隊,力爭5年有一批市州經濟總量超過2000億元,有一批市州超過1500億元。“多極”就是要做大區域經濟板塊,培育“四大城市群”、發展“五大經濟區”,形成支撐四川發展新的增長極。
而綿陽、瀘州、廣安、攀西地區分別在所在成都平原城市群、川南城市群、川東北城市群和攀西城市群中具有重要地位。2012年,綿陽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46.42億元,同比增長13.3%,其經濟總量在四川省內名列第二位。瀘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30.5億元,同比增長14.8%,經濟總量首破千億,年度GDP增速建市以來首次居全省首位。
戴賓表示,“實施多點多極支撐戰略的基本思路是提升首位城市、著力次級突破、夯實底部基礎,而著力次級突破是實施多點多極支撐戰略的重點和關鍵。四川省委也提出要制定實施差異化政策,分類指導,重點突破,率先在有基礎條件的市(州)實現突破。”
前述政策規劃都提出在土地、財政、金融、產業等多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尤其是在建設用地指標上。比如,“對科技城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安排實行單列管理。支持綿陽科技城開展城鎮低效建設用地再開發試點工作。支持科技城在土地利用管理方面先行先試,將綿陽市列入全省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點。”
四川省社科院黨委書記李后強認為,從不平衡到協調發展,從一枝獨秀到多極發展,關鍵是政府加大統籌的力度,特別是要按照科學發展觀加大對區域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的統籌,在資金支持、項目布局、人才流動、科技創新、資源開發、政策安排等方面要有實際謀劃和具體動作。
戴賓表示,“以著力次級突破為政策取向,合理配置土地、能源、資金投入、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和重大產業項目,實施新的人才政策、科技政策,促進資源要素向市州合理流動,應當是多點多極支撐戰略的重要內容。”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