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并購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表現,反過來,跨國并購又進一步促進了經濟的全球化。跨國并購加強了世界各國在行業和產業層面的合作與交流,促進了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之間的資源流動與優化配置,不斷地為行業經濟的全球化加速。
9月26日,中國雙匯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與美國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發布聯合聲明,宣布歷時4個月的并購交易正式完成。交易完成后,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將成為雙匯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根據收購協議,雙匯以每股34美元的價格從史密斯菲爾德的股東手中購得全部股份,雙匯為此支付47億美元,此外還將承擔史密斯菲爾德24億美元的債務,總收購金額高達71億美元。近年來,跨國并購不斷地為行業經濟的全球化加速。
全球大型跨國并購不斷涌現
全球經濟目前仍處于緩慢的復蘇過程之中,受此影響,全球并購活動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即便如此,全球大型跨國并購依然不斷涌現。
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下,全球經濟狀況迅速下滑,目前仍處于緩慢的復蘇過程之中,受此影響,全球并購活動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湯森路透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7月,全球跨國兼并和收購交易量比2012年下降了近三分之一,是自2009年以來發展最緩慢的一年。即便如此,全球大型跨國并購依然不斷涌現。以美國為例,據金融數據提供商迪羅基統計的數據顯示,2013年,美國目標并購業務總額達到505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上升26%,是自2011年上半年以來的最高點,不過交易活動卻下降了27%,這表明每筆并購交易的金額相比以往大大增加。
雙匯收購史密斯菲爾德只是全球并購的一個縮影,更大規模的跨國并購在2013年上半年不斷發生。2月,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攜手巴西私募股權公司3GCapital斥資230億美元收購美國老牌食品生產商亨氏集團,如果將債務考慮在內,這項收購交易的總金額達近280億美元,從而成為全球食品行業規模比較大的并購案。最近的跨國并購案是微軟收購諾基亞手機業務。9月,全球最大的軟件公司微軟宣布,花費37.9億歐元收購諾基亞的手機業務,同時以16.5億歐元收購其專利組合,共計54.4億歐元(折合約71.7億美元)。
中國企業正在成為全球并購的參與者。據湯姆路透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企業參與并購的案例數為1384個,金額達到1014億美元,同比增長21.6%。除雙匯收購史密斯菲爾德公司外,中國企業參與發起的另一大型跨國并購案為中海油公司收購加拿大尼克森公司。今年2月,中海油公司宣布完成收購加拿大尼克森公司的交易,涉及并購金額達到151億美元。
金融危機對跨國并購產生多重影響
全球經濟放緩造成被收購企業的經營困難,使企業價值下降,這會降低并購成本,提高并購成功率。
國際金融危機使全球經濟減速,并加劇了全球經濟的動蕩,這對跨國并購造成了兩方面的影響。一方面,受經濟放緩影響,企業的經營活動出現一定困難,財務狀況不佳降低了企業進行跨國并購的能力,同時經濟動蕩加劇了市場的不確定性,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業的對外并購需求。另一方面,全球經濟放緩造成被收購企業的經營困難,使企業價值下降,這會降低并購成本,提高并購成功率。
發達經濟體一直是全球并購的發起主體,然而國際金融危機對發達經濟體造成重創,這成為全球并購下降的主要原因。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在金融危機沖擊下,2008年發達經濟體整體經濟增長只有0.1%,2009年更是出現-3.5%的衰退,此后經濟雖有所恢復,但到2011年之后,經濟增長只有1%多一點。美國的經濟在發達經濟體中狀況略好一些,自危機之后保持在2%上下,但也遠低于金融危機之前。歐洲在債務危機爆發之后陷入負增長,估計2013年經濟增長仍在-0.6%,因此歐洲的并購活動下降最為迅速。據迪羅基的統計,2013年上半年,歐洲目標并購交易總額達3076億美元,相比2012年同期下滑14%,是自2003年下半年以來最低的半年總額。
國際金融危機加劇了市場的動蕩,由于難以對收購企業進行正常估價,一些跨國公司往往選擇擱置交易,等經濟形勢明朗之后,再進行并購。這曾造成全球并購市場在金融危機之后一度停滯。
另一方面,全球經濟放緩造成了部分企業經營困難,為實力較為雄厚的企業進行跨國并購提供了機遇。中海油并購尼克森的案例即體現了這一點。據相關報道,金融危機后,尼克森的經營業績直線下滑。2008年尼克森的凈收入為17.15億加元,2009年則下滑至5.36億加元,此后稍有回升,但到2011年也只有6.97億加元,這為中海油并購提供了機會。由于一些新興市場國家受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較小,使得這些國家在危機之后反而加快了海外并購的步伐。
此外,國際金融危機還從另外兩個方面間接地對全球并購活動產生了影響。一是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得發達國家開始重新反思自身的產業發展道路,歐美紛紛提出“再工業化”,希望重振本國制造業。因此,一方面,這些國家將會加大對制造業跨國并購活動的支持,另一方面,為防止其他國家制造業的快速崛起,在涉及相關行業別國企業對本國企業的并購活動時,這些國家往往會通過提高并購交易的難度,抑制這一行業全球并購活動的進行。二是金融危機引發了跨國投資保護主義的抬頭,各國紛紛加大了對本國產業和技術優勢的保護力度,增加了跨國并購的難度。
跨國并購促進各行業生產要素的跨國流動
跨國并購將促進更多生產要素特別是管理與技術要素的跨國流動,提高了生產要素的使用效率。
跨國并購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表現,反過來,跨國并購又進一步促進了經濟的全球化。跨國并購加強了世界各國在行業和產業層面的合作與交流,促進了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之間的資源流動與優化配置,不斷地為行業經濟的全球化加速,進一步強化了國際經濟的融合與競爭,有利于全球經濟的活力提高。
跨國并購促進了企業在全球范圍內實現生產與資本的擴張,有利于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了生產效率的提高。通過并購,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組織生產,不同產品及其零部件的生產選址主要取決于生產要素的豐裕程度,這有助于跨國公司利用不同的要素比較優勢,實現更優化的資源配置。跨國并購將促進更多生產要素特別是管理與技術要素的跨國流動,通過各種要素的流動組合,提高生產要素的使用效率,促進全球范圍的技術進步與傳播。跨國并購將進一步影響全球范圍內的競爭格局。一方面,并購將會造成跨國企業規模迅速擴大,超大規模企業之間的競爭將會更為激烈,而實力弱小的企業可能由于無法應對激烈的競爭最終被淘汰出局。另一方面,并購也可能幫助優勢企業強化其固有優勢,進一步強化其在世界范圍內的行業支配地位,形成行業壟斷,從而扭曲市場結構,妨礙競爭。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