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世界黃金協會發布報告稱,2012年黃金產業為全球貢獻的經濟價值超過2100億美元—約等于愛爾蘭共和國、捷克共和國或北京市的GDP。
世界黃金協會委托普華永道經濟學家撰寫的獨立研究報告《黃金的直接經濟影響》中得出了上述研究結果。
根據該項研究,2012年,僅大規模金礦開采就為15個黃金生產大國做出了784億美元的經濟貢獻。在部分發展中國家,金礦開采是重要的經濟增長和財富創造來源之一,其中對巴布亞新幾內亞(GDP的15%)、加納(GDP的8%)和坦桑尼亞(GDP的6%)的影響最大。
對于上述國家來說,黃金是主要的出口品類之一,從而也成為其重要的外匯收入來源。2012年,黃金占坦桑尼亞出口總量的36%,占加納和巴布亞新幾內亞出口總量的26%。
除了金礦開采對全球經濟的貢獻外,2012年,黃金回收占黃金供應的36%。全球黃金回收的經濟貢獻約為250億美元。
鑒于本報告僅包括大規模黃金開采。如果計入全球所有黃金開采活動,黃金的總體經濟貢獻可能遠大于報告顯示數字。
在全球13個黃金消費大國中,黃金需求,包括小金條和金幣的投資性購買、金飾加工和消費產生了大約1100億美元的價值。
世界黃金協會黃金發展部門主管Terry Heymann指出,這此研究成果有利于我們進一步了解黃金做出的總體經濟貢獻,包括黃金對經濟產生的直接和間接影響,例如附帶就業、額外稅收和第三方支持服務的融資。
普華永道英國礦業部主管Jason Burkitt表示,由于全球礦業目前所處的市場環境充滿挑戰,成本也日益升高,本次研究的重要意義在于其分析了黃金產生的經濟價值以及該價值是在哪個環節創造的。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