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一企業生產線上的工人
作為光明新區“交通大動脈”的松白公路,因兩側樓房密布大幅招租廣告,被當地居民稱為“廠房招租”一條街。深圳商報11月12日A05版《公明廠房“空巢”調查》披露的相關情況引發社會廣泛關注:是公明在轉型升級中遇到困難經濟疲軟,還是另有原因?公明辦事處經過兩周的大量走訪,近日形成了一份較為客觀的調研報告。
中介張貼招租廣告渲染“空巢”
據公明辦事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深圳商報《公明廠房“空巢”調查》一文見諸報端后,光明新區高度重視。新區主要領導要求公明辦事處立即展開走訪,掌握轄區企業真實經濟狀況,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
據調研人員介紹,松白公路兩側廠房招租廣告多見情況確實存在。一方面是少數傳統加工型企業經營不善倒閉或外遷莞、惠等地,一方面是部分企業為了擴大生產規模“騰籠”,尋找到配套設施更完善的公明其他工業園區。這些都是正常的經濟現象。而那些空置出來的廠房往往委托給了中介或“二房東”,他們為求盡快“脫手”、提高租金,在松白公路兩側違規亂貼招租廣告,造成了“廠房大量空巢”的印象。
調研人員分成3組走訪了公明辦事處轄區工業區、股份公司、企業和中介公司,所獲數據顯示: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公明廠房(宿舍)總面積約2000萬平方米,空置廠房(宿舍)約80萬平方米,空置率約4%。分析認為,2009年以來公明的廠房租金價格一路猛漲至15元/平方米,部分商業“旺地”一樓廠房租金甚至達到20~30元/平方米,規模的工業園區廠房大多供不應求。
“新引擎”填補小微企業效益
公明辦事處相關負責人說,公明自2002年躋身“中國經濟百強鎮”以來,一直是深圳傳統產業聚集地之一,目前仍占據深圳九大產業中的模具、鐘表、內衣三項前列,經濟地位在光明新區舉足輕重。如今,部分廠房空置的現象讓不少關注深圳發展的人士擔憂:公明的經濟是否出現了滑坡?統計數據是否注水?公明這個“標本”是不是深圳“騰籠換鳥”、轉型升級過程中遭遇的真實困境?因而,這些問題也成為此次調研亟待厘清的問題。
經統計,公明現擁有現代化的工業園區100多個,工業企業4000多家。依托三大產業集聚基地,有YKK、新興、維珍妮、雪仙麗、億和、東江等眾多國內外知名企業。其中光明新區重點打造的9平方公里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內匯集了華星光電、星源材質、日東光學、拓日新能、九洲光電、證通電子等25家高科技企業。天虹、佳華、國業、國美、蘇寧等大商業超市的入駐也形成了多個商業區。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公明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809.94億元,同比增長10.6%;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19.05億元,同比增長6.6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9億元,同比增長17.33%;地稅收入14.65億元,同比增長32.22%;國稅收入31.56億元,同比增長20.96%。
分析認為,廠房“空巢”背后,傳統小微企業的倒閉或外遷并未撼動經濟整體形勢。公明通過吸引高端產業落戶和扶持傳統產業主動升級,不僅完全填補了上述小微企業失去的效益,且找到了拉動經濟健康快速發展的“新引擎”:平板顯示、特色電子信息和LED的三大“千億優勢產業”;新能源、生物醫藥、新材料三大“百億新興產業”。
既“造林引鳳”又扶持做大做強
公明辦事處相關負責人說,改革開放30多年來,公明的產業結構和經濟發展模式可謂深圳的“微縮”。
當“原住民”通過拆舊建新、加建、擴建等粗放方式已經無法獲取更多收益的時候,公明迫切需要轉變土地利用模式,打破經濟增長的“瓶頸”。經過反復研究,在光明新區的政策扶持下,公明辦事處嘗試“整村統籌、片區開發、單元先行”的思路“造林引鳳”,一批社區股份公司通過改造破舊、閑置廠房,升級為配套完善、功能齊全的新產業園,傍上了“大款”。
比如,光明新區與宏發集團、佳兆業集團、京基集團、卓越集團簽訂的7個城市更新合作項目中,公明占了5個。公明的下村、塘家、帝聞、薯田埔等10個片區通過城市更新項目,吸引投資109.33億元。塘尾社區與華星光電還合作建設配套宿舍,既為企業省去了通過市場取得宿舍項目用地等繁瑣手續,節約了建設時間,又為社區帶來了長期的穩定收益。華星光電的“龍頭”效應也帶來上下游產業鏈20多家小微企業先后落戶公明,實現了“多贏”。
在公明的經濟發展歷程中,外資企業的貢獻是值得濃墨重彩的一筆。然而,隨著傳統工業利潤持續下降,這些已完成一定資本積累的外資企業作風更趨于保守,“掌舵者”拼勁消退、繼任者青黃不接,內資中的民營企業逐漸顯示出厚積薄發的活力,尤其在2008年~2013年間發展勢頭更甚外企。比如深圳億和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是公明辦事處2006年招商引資成功的一家企業,是億和控股在深圳地區大型模具制造廠之一。經過多年努力,億和發展成為8000多人及建筑面積80多萬平方米的大型企業,成為世界級精良制造基地。
“既‘騰籠換鳥’也培育自己的‘金鳳凰’。”公明辦事處相關負責人說,“我們堅持招商引資與構建轄區中小微企業健康營商環境并舉,這不僅是‘億和模具’等企業崛起帶來的啟示,也是深圳市政府要求各區、各單位不折不扣落實《深圳市關于支持中小微企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扶持中小微企業提升發展質量、加快做大做強的深遠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