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10多年的快速發展, 調味品產業的巨大潛力正在被釋放出來。目前, 調味品行業已經呈現出以下幾大發展趨勢。
產品細分化、 多元化的趨勢日益明顯調味品行業細分是遵循地域的飲食習慣以及新興的飲食潮流而來。突出“ 健康”、“ 自然”、“ 綠色” 和個性化等元素, 使調味品行業呈多元化方向發展, 預計細分的趨勢將會沿著不同的功能細分、 人群細分。
高新技術的應用將不斷提升行業的整體水平當今調味品生產中越來越多地應用生物工程領域的高新技術, 從發酵菌種的基因工程處理、 復合多菌種發酵技術、 風味物質的分離提取、 生物酶解技術、 固定化酵母技術、 膜技術、 萃取技術、 微膠囊技術等, 大大提升了調味品品質和各種理化技術指標。
各種食品添加劑的使用, 也給調味品生產帶來了新的活力, 促進了行業的迅速發展。目前經常應用于調味品當中的食品添加劑包括增稠穩定劑、 凝膠劑、 防腐劑、增鮮劑、 香精、 色素、 品質改良劑、 營養強化劑等, 今后其應用還有不斷增長和拓展的趨勢。新技術為新品種和高檔品的開發提供了可能, 也為調味品的復合化、 保健化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雖然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會帶來許多問題, 但國家許可的食品添加劑仍是改進產品品質的重要力量。只要按照管理法規選擇品種和添加數量, 并不會引起食品安全性問題。拒絕使用必要的食品添加劑以標榜自己“ 純天然”, 或者為了降低成本濫用食品添加劑, 都是錯誤的做法。甚至在有些情況下, 添加食品添加劑有助于食品安全管理。例如在低鹽調味品的生產中添加防腐劑, 可以有效地降低殺菌溫度, 在抑制微生物繁殖的同時保持較高的產品品質。
產品升級節奏將越來越快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對調味品的方便化、 營養化、 健康化會有更大的需求。這必將牽引著更多的調味品企業將產品升級。調味品產業的升級不僅僅體現在產品的包裝和行業的細分上, 更主要體現在保留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引入現代化和標準化的生產體系, 建立起新的生產質量標準。因此調味品的產業升級重點體現在質量保障體系的升級。
市場運作精細化程度越來越高大多數調味企業的市場都在沿用傳統的經銷商模式。這種粗放的市場運作模式奠定了企業創業之初高速增長的基礎。在國內銷售額過億的企業有兩千多家, 在當今近三萬五千家調味品生產企業中占據8%。
國內市場地域遼闊, 調味品市場較為封閉, 造就了一大批的調味企業割據一方。但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 市場終端的爭奪焦點越來越突出。市場運作精細化程度越來越高, 單單依靠經銷商的力量難以承擔起精耕市場的重任。因此調味品企業所關注的焦點已不僅僅在是品牌宣傳上, 而在于改變現行的營銷機制上。對調味品銷售終端的控制力將直接體現出企業的競爭力。
產業亟待升級, 行業整合加速調味品行業的市場格局尚處于衍變之中。在一輪輪的行業洗牌中, 我國調味品企業需要不斷通過產業升級、 技術創新等方式, 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未來幾年, 調味品行業經過幾次高強度的市場整合后, 將有一批( 不超過十家) 國內( 非合資) 的調味品企業通過高速擴張成功占據調味品市場的半壁江山,屆時, 中國調味品行業將完全有能力與國際調味品巨頭一拼高低。但是, 由于中國調味品市場具有明顯的地域性, 因此, 即使行業整合加劇, 中國調味品市場也難以出現像啤酒、 奶粉等行業被幾大巨頭壟斷的局面。
外資加速進入調味品行業, 企業整合航母化目前國內調味品行業云集了歐美、 新加坡、 日本等各方資本力量, 企業間的并購已經白熱化。匯亞在中國的22年間投資了200多家公司, 其中60余家已經實現上市。另有幾家國內外著名的大牌食品和調味品集團公司也正在緊鑼密鼓地策劃兼并重組事宜。
國內不缺乏中小型的調味品公司, 但是大型的調味品企業不多, 海天是比較大型的之一, 它的市場份額也就是10%左右, 按海天的擴張計劃到2010年實現100億元銷售規模。所以, 調味品行業的并購是有局限的, 這個行業產值比較小、 產品差異性大, 企業做大規模需要的因素比其他行業多很多, 這一點和日化行業是有很大差別的。
隨著新一輪國際化專業化的兼并重組啟幕, 中國調味品行業目前進入了一個大轉變、 大調整和大分化時期。一方面是與國際接軌的專業化并購, 另一方面是傳統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國際競爭的困惑與頑疾的暴露, 調味品行業改善不足, 以減少大發展道路上的阻礙因素。
中國調味品市場經過幾年的結構調整和國內、 國際資本整合之后, 已經從一個相對滯后的行業, 轉型為市場規范、 競爭激烈的“ 朝陽” 行業。隨著消費的不斷升級, 調味品表現出向高檔化發展的趨勢, 中高檔調味品市場容量在進一步擴大, 品牌產品的市場份額進一步提高。未來幾年, 調味品產品將朝著多樣化、 復合方便化、 營養保健化等方向發展。中國調味品市場將會是中國快速消費品領域最后一塊待開墾的處女地。
品牌經營專業化調味品的高密度覆蓋性、 品類的多元性、 需求的差異性以及通路的復雜性, 在快消品中也難逢對手。形態袖珍、 市場廣袤、 收益穩定、 卷入度高、 品類龐雜、 渠道豐滿———這一切屬性的集聚, 使得這個行業呈現出一種活著容易, 長大困難, 山頭林立, 一盤散沙的態勢。
調味品行業的全國性品牌可謂鳳毛麟角, 少之又少。醬油只有海天稱霸, 雞精有太太樂稱雄, 調料品牌王守義十三香也在品類市場中占有絕對性的市場份額, 而大部分調味品品牌還立足于區域市場的廝殺爭奪。如何在區域市場中出人頭地, 如何走出家門實現市場的迅速擴張呢?這是許多調味品企業面臨的市場困惑。
目前的調味品業還處于粗放式營銷時代, 低成本、低門檻、 低附加值、 消費周期長是調味品行業的顯著特點, 這導致了企業不可能在成長期投入大量的廣告成本。調味品品牌之間的競爭還局限于價格、 品類、 渠道等單個營銷環節上, 但從市場競爭發展趨勢看, 整合品牌營銷是調味品競爭的必然階段。
小型調味品企業想穩固并立足本地區域市場, 中型調味品企業想尋求更大的市場覆蓋面, 大型調味品企業更存在傲視全國市場的野心, 而要達成這樣的企業經營目標, 靠的是什么?品牌建設是必然的趨勢, 整合品牌營銷是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國內調味制造業主要集中在上海、 廣東、 山東、 北京、 山西、 四川幾省、 市, 其中上海的市場份額達30%以上, 從品牌結構來看, 能在全國市場叫得響的品牌比例不到1%。“ 長期局部作戰、 市場范圍不廣、 品牌知名度弱” 是調味品行業一個嚴峻的現實問題。隨著國際化、 專業化的并購重組, 調味品行業集中度將逐步提高, 中小企業的優勝劣汰也將加速, 但是由于區域性強勢品牌的長期存在, 全國性品牌的擴張道路依然非常艱難。
渠道運營多樣化調味品具備寬渠道銷售特征, 而這些渠道在運營上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每種渠道對品牌、 品種、 品質、 配送、 服務的要求也不一樣, 同時覆蓋渠道所需要的帳期資金要求和營運成本存在明顯的差異。因此, 也為各類規模的調味品企業創造了生存空間。隨著各大企業市場投入力度的加大, 競爭形勢的加劇, 市場的精細化運作將會更加明顯。哪家企業如果市場沒有更加精細化運作, 在競爭中的, 終將會被淘汰出局。隨著專業化運營的要求, 調味品專賣店也將快速涌現。
區域品牌全國化調味品行業經過幾輪洗牌, 格局基本清晰化, 一些原本經營區域市場或本地市場的中小企業, 無論是出于應對本地市場競爭環境的惡化, 還是想突破地域限制, 紛紛走上擴張道路。部分已經完成原始積累, 具備品牌、 技術、 研發、 資金、 人才優勢的企業還劍指全國市場。但調味品除受地方品牌林立形成競爭壁壘的限制外, 尤其對于液體調味品還受限于價值低運輸成本高而造成價格競爭力不足的劣勢。調味品企業在區域擴張時, 必須具擁有高附加值的產品和營銷戰術能力, 在擴張到一定規模時, 還要布建符合其服務半徑和營業規模的生產基地。